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三巅之群英荟萃 > 第二百九十八章:立储

  夜色如绸,悄然铺展在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皇宫的琉璃瓦在月光的轻抚下闪烁着幽冷而神秘的光泽。

  刘平,这位新上任的“大汉皇子”,在杨彪心腹侍从的引领下,穿过一道道戒备森严的宫门,每一步都踏得异常沉重,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有对未知挑战的深深忧虑。

  进入皇宫深处,刘平被引领至一处偏僻而雅致的宫殿。

  宫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紧张却又不失坚毅的脸庞。

  侍从们迅速而无声地为他更换了皇子的服饰,每一件衣物都沉重得仿佛承载着整个汉室的兴衰。

  那一刻,刘平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自体内涌出,那是对权力的渴望,也是对责任的担当。

  他站在铜镜前,凝视着镜中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自己,心中默念:“从今往后,我便是刘协,大汉的皇子,我要以我的智慧和勇气,守护这片土地,重振汉室荣光。”

  夜深人静,刘平独自坐在书房中,翻阅着关于朝政、军事、民生的各类典籍,试图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此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牵动整个弘农杨氏的命运,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月影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刘平,或者说此刻已自称刘协的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是对即将面对朝堂风云的忐忑,也是对能够一展抱负的期待。

  晨光初破,宫人穿梭,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朝会的各项事宜。

  刘协身着华丽的皇子朝服,金色的龙纹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他缓步走向太和殿,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沉稳。

  沿途的宫人、侍卫皆以敬畏的目光相送,仿佛他已是大汉真正的希望之光。

  太和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而庄严。

  灵帝高坐龙椅之上,面容威严,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众臣,最终落在了刘协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众卿家,朕今日召集尔等,乃是为我大汉储君之事。”灵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清晰而有力。

  “朕观皇子协,德才兼备,有勇有谋,可堪大任。故朕意已决,立皇子协为储君,以承继我大汉江山,望诸卿共襄盛举,辅佐新君。”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哗然。

  有惊讶,有疑惑,亦有暗自欣喜者。

  刘协站在阶下,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宣布,内心虽波澜起伏,但面上却保持着应有的镇定与谦逊,向灵帝深深一揖,以示感激与接受。

  但大将军何进、袁逢、袁隗、郑泰、何颙、潘隐等刘辩支持者则是反对。

  大将军何进,身形魁梧,声若洪钟,他跨前一步,拱手而道:“陛下,皇子辩乃皇后嫡出,自古嫡子继承大统,乃我朝之根本,亦是天下万民所望。

  今陛下欲立皇子协为储,恐有违祖制,更恐引起朝野非议,望陛下三思。”

  言罢,袁逢、袁隗等一众重臣纷纷附和,或言辞恳切,或旁征博引,皆力陈嫡子继位之重要性,殿内气氛一时剑拔弩张。

  灵帝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现在朝局复杂,任何决策都需权衡利弊,方能稳固江山社稷。

  然而,他对刘协的赏识与期待,又让他难以轻易改变主意。

  “大将军言之有理,朕亦知嫡子继位乃古制所定。”灵帝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几分无奈与坚决,“然,朕观皇子协,其才其德,实乃我汉室之幸。

  朕意已决,非为废长立幼,实乃为汉室未来计。

  朕相信,在诸卿的辅佐之下,皇子协定能带领我大汉走向新的辉煌。”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暗自点头,似乎对灵帝的决断表示理解;有的则眉头紧锁,心中仍存疑虑。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缓缓走出队列,正是杨彪。

  他神色凝重,却又不失威严,向灵帝躬身行礼后,缓缓言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储君之选,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

  皇子协虽非嫡出,但其智慧与勇气,朝野共睹。

  且我大汉历代明君,多有非嫡长子继位而成就霸业者。

  陛下既有此意,微臣愿与百官,共辅新君,以安社稷,以慰民心。”

  杨彪之言,掷地有声,犹如一股清流,瞬间冲淡了殿内的紧张气氛。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此时司徒卢植走出队列,躬身说道:“陛下,既然杨大人说储君之选,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那么臣以为陛下长子楚王刘御更适合储君之位。”

  听到卢植的话,郑玄和荀爽也出列说道:“卢司徒言之有理,楚王殿下文武全才,不但率军平定黄巾,更统帅大军在雁门关大破百万异族联军,收复中北三郡,现坐镇荆、扬两州,更是将两州治理得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大殿之上,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而复杂,众臣的议论声虽低,却如暗流涌动,难以平息。

  灵帝的目光在众臣间游移,心中暗自权衡。

  现在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储君的争论,更是汉室未来走向的一次重大抉择。

  杨彪见状,再次上前一步,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楚王殿下功勋卓著,确为我大汉之栋梁。

  然,储君之选,除却德才,尚需考虑时局与民心所向。

  皇子协虽年轻,却心怀天下,对朝政、军事、民生皆有独到见解,且其背后有弘农杨氏及诸多忠良之士鼎力支持。

  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之所在,望陛下明察。”

  言毕,杨彪微微侧身,目光示意身后的几位心腹大臣,他们纷纷出列,或陈说刘协的治国理念,或展示其近期在民间的良好声誉,一时间,大殿内仿佛响起了一曲为刘协加冕的赞歌。

  大将军何进见状,面色微变,却也不甘示弱,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微臣并非质疑皇子协之才德,只是担忧此举或会引起朝野动荡,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再者,楚王殿下战功赫赫,威望日隆,若不能妥善安置,恐生变故。”

  何进之言,字字句句皆是肺腑,让不少大臣暗自点头。

  然而,灵帝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最终定格在刘协身上,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托付。

  “众卿家,朕意已决,无需再议。”灵帝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朕立皇子协为储,非为一己之私,乃是为我大汉江山计。

  朕相信,在诸卿的辅佐下,皇子协定能不负众望,带领我大汉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言罢,灵帝挥手示意,侍从们立刻上前,将象征储君身份的玉玺与金册呈于刘协面前。

  刘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责任,他郑重地接过玉玺与金册,向灵帝及众臣深深一拜,誓言将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大殿之内,掌声雷动,虽然仍有少数人心存疑虑,但大局已定,无人再敢公然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