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零三章:朱元璋的功绩(中下)

  【以《明史职官志》来看,明制对于元朝最大的继承是它的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实行地方两级制,到了宋代逐渐过渡到两级半,元、明时期正式变成了三级制度。】

  【在两级制时,仅次于京都的州的数目越来越多,发展到后来有数百个】

  【这么多的机构需要中央直接管理,根本管不过来。】

  【而三级制则在州之上设立了省一级的机构】

  【由于省的数目只有十几个,朝堂的政策传达更有效率,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结构,对地方的掌控力更强。】

  ……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得有些心痒痒。

  自霍光以大将军独压朝堂后,武帝的三分制权就已经崩盘了。

  后面的种种也无非是皇权旁落而造成的。

  但如果能以这种方法治十三州……

  刘病已突然了解了朱元璋的用心。

  “一切是为子孙计啊……”

  但这一套确实能避免三者互相勾结,在地方坐大。

  他按下思绪,准备再看看。

  免得像宋朝那般,看着挺好,实则处处陷阱。

  ……

  【与三级制度结构对应的还有三级考试制度。】

  【公元1370年,朱元璋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专取《四书》、《五经》命题。】

  【以《四书》命题的叫书义,以《五经》命题的叫经义】

  【在行文时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和规定的几家注疏来阐释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

  大唐。

  “这未免显得死板了些。”

  李承乾有些无法理解。

  “科举本就是为国取才,这样限定几家说辞,岂不是要一家独大?”

  李世民看着天幕,突然问道:

  “高明,你说是贫民百姓读的书多,还是官宦子弟读的书多。”

  李承乾自然明白是官宦子弟读的书多。

  他知道阿耶不是凭白询问。

  深想一下,恍然道:

  “限制内容,将百姓与子弟的水平拉近!”

  “在框架之内比拼谁的才智更高!”

  李世民点点头。

  “这朱元璋的本意依然是集权,但却给了许多人升迁的可能。”

  “是好是坏……静观春秋吧。”

  ……

  【考试分三级进行,未入学的童生先在州县级考试。】

  【中试的称为秀才或生员,成为府、州、县学的诸生,取得进一步考试的资格。】

  【省级考试叫乡试,三年举行一次,中式者称为举人。】

  【乡试第二年进行,礼部主持会试,中式者再经过皇帝的殿试。】

  【最后分三甲放榜,有进士身份。】

  【明代科举制的完善彻底重塑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在汉代至魏晋,往往会产生许多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而官员名额大部分被这些家族垄断。】

  【在唐宋时期,科举制已经在起作用,但社会上有经济优势的大家族还是可以长期存在。】

  【当官靠家族和祖辈的官场习俗也没有完全扭转。】

  【到了明朝时代,科举制已经可以源源不断地将地方的人才输送到中央,只有科举一条路可以当官致富】

  【所以地方上的大家族萎缩了,反而形成了另一个现象:富不过三代。】

  【通过科举,明代彻底打碎了社会结构的结块现象,民间分散成一个个原子,互不隶属。】

  【中央的权威不会受到任何挑战,形成了彻彻底底的集权模式。】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被说得激动难耐,恨不得立刻一步到位!

  激动了半天后又发现,没什么用。

  最起码现在是没用……

  豪强世家什么的到好说,搞他们自己是专业的。

  问题是搞完他们,以后用的人还是他们。

  弄科举,就要办学校。

  办学校,就要有教材。

  有教材……拉着一车车的竹简上学吗?

  “真是的,寿命长有屁用!”

  “你给个造纸术多好!”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了眼天幕,又看了眼大臣。

  大臣们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眼皇帝。

  然后刘宏就躺了。

  搞不了,完全搞不了。

  动他们?怎么动?

  你告诉朕怎么动?

  大臣们也松口气。

  他们也不想跟皇帝翻脸。

  好好的,安安稳稳的,谁愿意赌自己家是不是被皇帝杀鸡儆猴的鸡呢。

  ……

  季汉。

  刘备与诸葛亮悄无声息的对视一眼。

  又看了一眼已经醉倒的刘禅。

  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最起码知道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了。

  ……

  【在继承元朝制度的基础上,朱元璋又吸取了若干教训。】

  【他弄不清也不放心历代传下来的分级负责、层层分权的复杂政治体系。】

  【他喜欢一目了然,觉得这套繁复的体制不容易控制,可能会藏污纳垢。】

  【所以他干脆利落地打碎了这套复杂的政治体系。】

  【取消丞相制,让天下所有的大小官员都直接向他负责,每个官员都直接为他所控。】

  【但他还是不放心,生怕他们办事不细心或不安分。】

  【于是,他亲自撰写了《授职到任须知》,对每一级地方官吏的职责都做出详细的规定。】

  【把地方公务分为发布公告、征收田粮、管理仓库、会计核算、受理诉讼、管理囚犯、管理官署房产、管理辖内读书人、管理地方渔业、管理地方窑冶等三十一项】

  【并且逐项开列地方官应当注意的事项,这些注意事项往往还有许多具体的要求。】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抿了口酒。

  “三亩地一头牛。”

  杨玉环没太听懂。

  李隆基无奈道:

  “他这种观念就跟种地的百姓一样。”

  “什么都要自己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放心。”

  “但国家治理就是要放权。”

  “人是有极限的。”

  又想了想自己,补充道:

  “当然,也不能凭借喜好乱放权。”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把自己代入了一下。

  好处是,天下百姓的情况可以一清二楚。

  坏处是,没个异于常人的体魄干不了。

  “就这样还能活七十一……”

  他也明白那个太子为什么早死了。

  ……

  【前面提到过户籍管理和里甲制度。】

  【这方面朱元璋大体是摸了摸秦朝。】

  【因为为了限制人口流动,他设立了路引制度。】

  【普通百姓只要离开出生地百里,就得持有官府开具的通行证,否则就以逃犯论处,一律充军。】

  【公元1386年,又实行的知丁法,是路引制度的升级版。】

  【路引制不允许百姓在大地上自由流动,知丁法则既不允许百姓自由流动的同时也不允许他们自由择业】

  【并且以严刑峻法强迫里甲四邻互相监视举报。】

  ……

  大秦。

  嬴政面无异色。

  寡人就说,虽无大秦之名,却有大秦之实。

  这天下哪里没有大秦的影子!

  大秦哪怕早亡!

  其骨血也融入这片土地!

  万世不易!

  ……这套安神法确实有用……

  嬴政觉得自己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什么秦二世而亡。

  错觉罢了!

  你看!

  这不又一个简易版秦朝吗。

  这是天意让秦朝走上另一条路。

  换个角度看,秦没亡!

  大明!即是大秦!

  “哼哼哼哼!”

  对面的刘邦往萧何身边凑了凑。

  “萧何,你看!”

  他冲皇帝那边扬了扬下巴。

  嬴政冷着张脸在那“哼”笑着。

  “你说他是不是……”

  刘邦指了指脑子。

  萧何无力的看了他一眼。

  “刘季,我得罪过你吧?”

  为什么你找死就不避着人呢?

  你俩都有病吧!

  ……

  【为了让二者互相配合,朱元璋将路引制写在了《御制大诰续编》里。】

  【但吊诡的是,他又在《大诰》里面赋予了百姓以监督、评议各级官僚的权力】

  【洪武十九年,又宣称,在大明之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冲进官府,捉拿他所不满意的吏员。】

  【从把百姓捆绑在土地上这一极端轻易地跳到了放手让百姓造反的另一个极端后】

  【朱元璋想起了路引制度。】

  【于是又宣布:凡是进京反映问题的人,不论有没有路引,一律放行。】

  【如果有人敢阻挡,治以死罪。】

  ……

  ……

  大明。

  朱元璋咬着牙关看着天幕。

  握在扶手上的手青筋暴起。

  那一字字一句句,仿佛在指着他的鼻子骂。

  骂他就是个什么也不懂的,臭要饭的。

  他服气吗?

  他服气才见鬼了!

  自己的一切制度就是为了让天下稳定!

  你们凭什么大放厥词?

  你们说咱不行?

  咱到要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行!

  ……

  【制度建设:朱元璋的种种建设是以维护自身家族统治为出发点。】

  【在帝制社会这一点无法说他是错误的。】

  【其制度特点也是以稳定为主要思想,从元末战乱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但朱元璋的思想过于局限,他将祖制看得尤为重要。】

  【这导致后代有为之君和有能之臣都被祖宗之法限制的束手无策。】

  【大明就像八股文一般,在稳定中丧失了改变进取的机会。】

  【综合评价C级,得两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