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关内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在战场上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而这种情况,指挥单纯的步兵作战还可以,但是指挥一支合成化的,哪怕是半合成化的部队打一场合成化的战斗,就有些吃力了。.
而到关内部队这段时间之内,林志强也发现关内大部分部队参谋的总体业务水平,也实际需要差的很多,这些参谋与其说作战参谋,还不如说是一些部门管理员,甚至是下级部队的预备指挥员。
除了高级指挥部和个别部队之外,大部分旅团级别的参谋数量不是不够,就是水平太差,甚至有的参谋,连一张简单的地图都做不好,大部分的部队,对参谋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也不够,除了少数大军区培养出來的人才之外,大部分的参谋徒有虚名。
这些参谋在很多情况之下,该参谋的不参谋,不该参谋的瞎参谋,尤其是团一级的,更加严重,作战参谋不会看地图,通讯参谋不会摆弄电台,到了战场上,还经常代理下级指挥员带头冲锋,这一点与抗联参谋长权限很大,各级参谋分工明确,该做什么做什么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
当初部队自从一出关以來,甚至早在这个旅组建,林志强被任命为该旅参谋长的以來,与先头旅的旅长相处的并不融洽,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双方对一些军事理念,以及一些行军部署方面的分歧太大。
关内外的作战环境不一样,敌情不一样,周边的实际情况更是有着天差地别,导致了双方的军事理念相差太大,尤其他与关内调到东北工作,本身经历过关内外两种战场差别的那些人不一样,是抗联土生土长的干部,双方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
出关部队的先头旅长早在红军的时候,就担任过主力团长,到晋察冀军区之后,又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而且其所在的位置,一直都是晋察冀军区最关键的位置,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军事斗争生活,使得这个先头旅长不仅有着独当一面的能力,实战经验也极为丰富。
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理论,虽然在步炮协同方面,以及合同战术方面,因为本身的视野和关内部队长期缺乏重装备所限,可以说基本上沒有,但实战功底,极为扎实,论起游击战和山地运动战來说,都可以称得上专家级别的。
要知道,关内部队就是按照抗联部队一个师编制的军分区,也沒有几门迫击炮,就那么几门迫击炮,炮弹还像金子一样珍贵,等闲是绝对不舍得使用的,就是想具备这方面的经验,也沒有地方去学去,想搞多兵种协同作战,更沒有那个条件,基本的火炮都缺乏,更别说别的重装备了。
而且关内外部队的条件不同,一些步兵基础战术运用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装备和弹药的限制,关内部队更多的是注重白刃战、伏击战、山地运动战,至于火力压制主要是依靠神枪手和少量的机枪。
但是一些步兵基础战术训练,以及步兵火力运用,与杨震当初亲手抓,一手拟定的抗联战术训练相差太多,沒有办法,条件不行只能按照现有条件來,基层干部正规军校出來的几乎沒有,装备条件奇差,所有的战术训练,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來。
这也造成了,全军各团级作战单位的作战风格,战术运用沒有一个相同的,就是一个旅下辖的三个团,也有三种作战风格,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招数,这种一个旅三个团,竟然有三种不同的作战指挥风格,全世界恐怕这是独一份。
与后期解放战争各部队陆续编成纵队、旅一级的合成作战单位不同,此时的十八集团军,大多数还是以团一级为基本作战单位,也就是说在分散游击的情况之下,各个部队实际是以团为基础读力作战单位的。
但也正是这些在一些正规军眼中的所谓野路子,却來了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让受到严格训练的曰军军官,在华北的山地战之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虽然因为装备和训练无法改变战局,却也拖住了大量的曰军无法南下。
关内部队装备差,一个团如果能有五挺重机枪,一个排能有上一挺轻机枪,就算是绝对主力团了,要是有那么一两门迫击炮,那就是整个大军区的王牌了,在机枪少、弹药奇缺,重火器更少,至于炮想都别去想的情况之下,平时就是想搞一些步机协同训练或是步炮协同训练,也搞不起來。
原因很简单,沒有那个本钱搞,眼下尽管装备上來了,但是由于时间过于紧迫,部队训练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与实际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就表现在对炮兵运用的不熟练、不掌握,甚至连机枪配置和运用也很难做到运用自如。
大多数的时候,机枪的任务就是那里人多往那里打,至于火力压制和封锁,沒有那么多的子弹浪费,也沒有那个必要,而且,沒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营以下干部,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怎么去部署机枪火力重点。
各级干部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之下,还是以各自在长期战争期间磨练出來的野路子为主,在战场上指挥,也更多凭借的是各自多年积累的经验,也就是让很多人引以自豪的战争大学毕业生。
尽管各个部队的高级首长,也多次想加强对基层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各师在东渡黄河的时候,都组建了自己的随营学校,但受制条件的限制,让大部分的干部教育还只能停留在最初阶段,中高级干部,除了少数进入抗大之外,更多还是在战场上学习。
这也是在建国之后,中央立即成立了高等军事学院和大量的步兵学校,对各个部队从高级指挥员到基层指挥员进行轮训的原因,甚至这种培训,就连抗美援朝战争打的最激烈,最需要军事干部的情况之下,也沒有停下來。
而长期磨练形成的独有军事理论,又让出关部队中的很大一部分指挥员,脑海之中都形成了根深蒂固还是只相信自己那一套的理念,对于抗联调过來的干部提出的那些方案,在他们看來是不错,也很好,但关键的是,那不适合自己的部队。
当然对于自己部队战术水平的提高,他们还是很愿意看到的,毕竟沒有一个指挥员,愿意见到自己的部队,在战斗之中因为自己部队战术运用而伤亡过大,战场上学习虽说进步大,但伤亡也更大。
老兵无论是对于处于正面战场的部队,还是对于活动在敌后的十八集团军來说,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于自己部队的战术水平提高,这些指挥员还是很乐观其成的,但是战场上的指挥,还是敬谢不敏了。
对于那些什么对战斗进展的分析、判断,提出多种计划等什么参谋业务來说,他们更相信自己在战场上的判断和嗅觉,在他们看來,要是指挥员的工作参谋都能做了,还要指挥员干什么,还不如将部队交给一帮参谋指挥。
这次先头旅在遇袭之前,林志强曾经多次建议部队最好相互靠拢,如果不想相互靠拢到一处,那么这三个团最好应该形成交叉、品字形部署,一旦遭遇到曰伪军的偷袭,各部队可以相互策应。
同时要求各团都要组织以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值班火力,旅里面也要以山炮连为基础,组建值班火力,各个团驻地周边的情况,要事先标设好标尺,一旦遭遇到曰军的袭击,可以立即进行火力压制。
各个团在选择驻地的时候,最好要控制周边的制高点,以及设置简易的防御工事,各个部队在休整的时候,也尽量不要选择村庄,团一级的部队,要做到绝对的收拢在一起,不能出现分散驻防的情况。
但他的这些建议,被先头旅长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了,原因在先头旅长看來很简单:“一旦曰军真的前來偷袭,以曰军的火力配置,如果三个团靠拢的话,一发炮弹下來,部队伤亡会相当的重,部队现在的装备水平虽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跟曰军相比,还是相差太多。”
至于其他的建议,除了尽可能的控制周边制高点之外,也基本沒有被采纳,选择村庄作为休整地,一旦遭遇敌情,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固的阵地可依托,至于值班火力,对于关内部队來说太浪费弹药了。
即便遭遇到强敌合围,也可以依托村落坚持到天黑之后脱险,即便是部队被打散了,也可以在老百姓的掩护之下脱险,这是关内部队,在敌后战场上屡试不爽的办法,值班火力,根本用不到,有哪些弹药,还不如在战场上使用更好。
在这些指挥员看來,夜战才是我们的强项吗,只要依靠村落坚持到天黑,就算曰伪军來的再多也不怕,有了村落可以作为现成的工事依托,又何必去露宿野外,还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做什么简易的防御工事。
关键军事理念上的分歧,让林志强这个参谋长当的很憋屈,至少他自己认为是这样,但作为军人,他知道作为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因为理念不同,建议有极少被接受的时候,但他依旧秉承着一个军人最基本的道德,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只是工作归工作,但心里这个憋屈劲就别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