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四十五章 不战而制胜

  第383章不战而制胜

  陈青兕见沙陀相如已经受到了黑齿常之的影响,诚心归附心中也是欢喜。

  百济现在的情况表面大定,但其实内里依旧暗流涌动。

  想要让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国家彻底臣服,哪有那么容易。

  只不过陈青兕用雷霆手段震慑住了他们,又强势的覆灭扶余丰的叛乱,全歼了四万倭兵,百济内部的宵小不敢妄动,俯首听命。

  这种震慑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会因为恐惧的累积,会渐渐的走向极端。

  威慑不是治理一个地方的最好情况,它带来的效果只是一时的……想要永远的掌控,真正长治久安,必须做到恩威并施。

  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才是王道。

  老祖宗的智慧是经久不衰的。

  陈青兕接下来在百济所行之道将会是施恩,通过黑齿常之、沙陀相如这些在百济拥有一定地位身份的降将,将恩惠层层向下散布,以获得最佳效果。

  黑齿常之、沙陀相如在未来将取得至关重要的地位。

  陈青兕也不怕将两人培养成百济未来的无冕之王,他们就是最朴实的工具人。

  等到两人威望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不管是李治,还是陈青兕都不会让两人踏足百济领土的。

  如此能打的猛将,就应该去西方在面对吐蕃、大食的战场上发光发热,而不是缩在百济这一亩三分地。

  坐在朝仓宫的主位,陈青兕嘉奖了每一个位将官的功绩,作了简短的总结,以大都督的身份表示出对于他们功绩的肯定,让他们再接再厉。

  随后陈青兕拉着刘仁轨在朝仓宫雅致的别院里,一壶小酒,两碟小菜,相对而坐。

  开始对倭国真正的定计布局……

  不管在什么时候,拿出来商议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真正的大事,永远是最小撮的人先决定的。

  除非出现真正战略上的过错,或者下面的人有真正更好的见解,一般来说,基调都是定下的。

  所谓的集众人之长,不过是给下面的人一个参与感而已。

  陈青兕面对刘仁轨一人,说出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石见银山,不,现在应该叫东隅银山。

  刘仁轨听到这里,心中的一切疑难问题都得到了解释。

  “原来如此!大都督,可藏的深,就觉得奇怪,区区倭国,真不值得这般劳师动众。”

  刘仁轨拿下肥后、筑紫、长门之后,开始恶补倭国内部的情况。

  倭国这些年发展迅速,除了依靠遣隋使、遣唐使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归化汉人也有不少的功劳。

  这些归化汉人大多都是南北朝的难民,那个时候中原天下动荡,混乱不堪。

  北方的汉人除了南逃之外,还有不少人是向海东半岛逃亡的。

  这也是海东半岛崛起的重要原因。

  倭国在圣德太子那时代,就开始向国内引进归化汉人。

  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获得了重用,对于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刘仁轨便是通过收买这些归化汉人,了解倭国的国情。

  这了解的越深,刘仁轨便觉得古怪。

  倭国这个岛国对于他们中原来说,实在无利可图。

  倭岛狭长,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物资极其匮乏,国内只有少数平原,如浓尾平原,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以及关东平原等。

  这些所谓的平原加起来还不及中原江南的一个大州。

  就这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刘仁轨想不出任何可取之处。

  依照他的看法,将对马岛掌控在手,挽扼要地,威胁倭国、新罗的海岸线即可。实无必要,为了无法耕种,难以立足的山地,劳师动众。

  现在得知陈青兕本意在石见境内的大银矿,一切都明了了。

  刘仁轨说道:“此事倭国人不清楚?”

  陈青兕道:“倭国人在冶炼方面并不擅长,不知山中有宝。昔年虬客张仲坚率众出海,所行之人就有一位精通风水堪舆的奇士。他曾游历石见,探得山中有大银矿。抵达百济的时候,特地寻人暗访调查,确定了山中确有大矿,储量异常丰富。”

  陈青兕知道如何得知石见银山的消息是最大的漏洞,也一早想好了借口。

  刘仁轨也不细问,说道:“即便现在不知道,待我们取得石见,正式开采银矿的时候,倭国肯定知道。这泼天的富贵,谁不眼红。肯定会明里暗里捣蛋的,除非将他们彻底打服,让他们不敢心生歹念。”

  陈青兕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更进一步,在倭国的庙堂上培植亲唐一派,彻底颠覆他们当前的政治生态。据我所知,倭国是有亲唐一派的,只是给刻意打压了。最好让他们内部先斗一阵子,给我们在倭岛立足的时间。等到我们站稳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他说着望向刘仁轨道:“正则,对于打服倭国,你有什么好想法!”

  他见刘仁轨正想开口,突然想到《三国演义》里的一幕,说道:“先不急着说,你我写在这桌子上,看看是否所见略同。”

  刘仁轨先是一怔,随即笑道:“若是略同,当真是一件美谈。”

  他说着用手沾了点酒,在案几上书写,为了避免陈青兕偷窥,还用手将答案盖住了。

  陈青兕也在案几上写下简单的两个字。

  “我数到三,一起揭示答案!”

  陈青兕笑着,说道:“一、二、三!”

  随着“三”字落下,陈青兕、刘仁轨都移开了手掌。

  陈青兕这里是“不打!”

  而刘仁轨写的却是:“不战胜敌。”

  意义一样,可配合的却不到家。

  陈青兕遗憾道:“你我相识一场,在这默契上,却差了一筹。”

  刘仁轨摇头不语。

  两人当即就定下了基调。

  跟倭国打,最好的战术就是不打。

  这是了解了倭国内部情况以后,两人定下的最佳方略。

  倭国不同于中原,他们地处狭长的岛国,境内八成皆是山地丘陵,并不适合耕种。

  他们可种田地稀少,也形成了特殊的作战方式。

  他们通常在夏冬时候动兵,一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半年。

  因为战斗一方的农兵需要回去种地回去收割。耽误的时辰,等同耽误了收成。

  倭国本就耕地少,耽误了收成,会直接影响生计问题。

  故而在倭国绝大多数的战斗,至多不会超过半年。一超过这时间,兵卒就会无心战斗,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除了少数位于平原处的藩主,拥有一定的存粮,大多数的藩主是无法存储过多粮食的。

  他们的耕地就那么一点,产量得不到提升,大多藩主自然不存在余粮这东西。

  倭国皇室掌握着得到完全开发的畿内平原,拥有的粮食可称举国之最。

  但此番征伐耗损了不少,而今他们为了对付唐军,开始将举国之兵调往畿内,准备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

  陈青兕固然不虚倭国,却也不愿拉着唐军陷入与倭国死磕的泥潭之中。

  既如此不如耗着,看倭国的勤王军聚在畿内,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就看倭国这大军聚集在畿内,能够坚持到几时。

  陈青兕、刘仁轨两人眯着眼睛,似乎在看倭国勤王大军的未来。

  刘仁轨突然想到一事:“如果说来,大都督的目的就不是灭了倭国。”

  陈青兕道:“日后有机会,可随手覆灭。现在费心费力,讨不得好,灭之作甚。”

  刘仁轨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如此说来,那就是他们为了鼓励士气,恶意编造的事情了。”

  他将倭国在飞鸟京发布的檄文跟陈青兕一说,檄文上各种丑化陈青兕嚣张跋扈,将他视为魔王,要将整个倭国吞噬的恶徒。

  陈青兕想了想道:“如此……左右闲来无事,那就跟他们玩玩舆论战。正好试一试,那些亲唐派的成色。”

  他知道现在倭国依旧以中大兄皇子一派为首,他们的檄文是取不得多少效果的。

  但只要中大兄皇子一派,日暮西山,这檄文就会成为倭国那些败犬最后的稻草,也将是捅向中大兄皇子一派的刀。

  无论如何,陈青兕都不可能让倭国掌控在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皇子这些倭国有能力的皇帝。

  陈青兕又与刘仁轨商议了一下细节,方才分别。

  陈青兕立刻找来卢照邻,让他写一篇檄文,说道:“言辞犀利一些,将我们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总之透露一个意思,我大唐有仇必报。此番倭国侵我疆域,伤我将士。不将罪魁祸首诛服,绝不罢兵。”

  他有些期待,看看这位大才子能够写出一篇什么样的檄文。

  但很快,陈青兕就失望了。

  倒不是卢照邻写的不好,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论文采那是这个天下最拔尖的存在。

  他的檄文写的有理有据,字句清晰,道理明了,可称檄文典范。

  可与他想象中骆宾王的那篇檄文差点意思。

  陈青兕想了想,也没有想着让卢照邻修改了。

  这位大才子身在卢家,衣食无忧,仕途顺遂,体会不到骆宾王的那种感觉,应该也写不出“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这等字句。

  他让人将檄文散发出去,同时也针对接下来的战略,对于唐军作了一定的调度,尤其是将大唐水师调拨至濑户内海。

  如陈青兕预料的一样,此刻倭国上下士气正盛,他们已经被激发出了护卫国家的斗志思想,满心满脑的都是要将入侵的唐军驱赶出倭岛,喊出了“日本岛是日本人的日本岛,将入侵贼寇,驱离出岛”的口号。

  陈青兕的檄文并没有效果,没有掀起一点风浪。

  但涟漪还是有的……

  奈良斑鸠町法隆寺。

  和尚弁正将手上的檄文递给了犬上三田耜,说道:“我便知道,唐人都是谦逊友善的,怎么可能如难波惠日说的那样无礼?”

  弁正是大唐留学僧,永徽四年出使大唐,有幸拜入玄奘法师二徒弟窥基大师的门下修习佛法。

  玄奘法师是大唐最著名的紫衣法师,窥基大师又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

  弁正跟着窥基大师,自然感受不到人情冷暖,只以为所有唐人都是他遇到的样子。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信难波惠日编造的谣言。

  犬上三田耜眼中也闪过一丝怒意,他没有弁正那么单纯,尽管也不全信难波惠日的话,却也知道有一部分是真的,就是不知道,半真半假的话语里,哪一些是真,哪一些是假。

  现在犬上三田耜确定了,唐廷的目的不是要灭倭国,要的是罪魁祸首中大兄皇子的命。

  “可恶,那混账,竟将自己的命与我倭国的命绑定在一起,他凭什么?”

  “为了倭国,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犬上三田耜压低着声音。

  弁正低声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从中大兄皇子掌权以后,他开始恢复神道地位,有意无意的打压佛教。

  在弁正眼中,中大兄皇子才是真正的魔王。

  “等!”

  犬上三田耜说了一个字,“现在天下勤王军纷纷向近畿集合,我们不是对手,先等一等。”

  飞鸟京!

  “哼!”中大兄皇子不屑一顾的将手中的檄文丢在地上,“他们也就只有这点小伎俩了。”

  中大兄皇子现在有些意气风发。

  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在这危难的时候,国内竟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个个原本不太听话的贵族,一个个相互矛盾重重的藩主,面对唐廷的威胁,居然罕见的众志成城,联合在了一起。

  听着各地的勤王军一点点的聚集,手上的兵越聚越多。

  中大兄皇子眼中透着一丝死灰复燃的野望。

  为了日本,中大兄皇子已经决定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交给弟弟接任。

  只是因为内部的原因,并没有成功。

  现在……

  如果自己带领天下勤王军,在战场上彻底击溃唐军,届时威势必然大涨。

  如此一来,自己将是日本的英雄?

  英雄怎么能退位?

  中大兄皇子忍不住翘起了嘴巴,幻想着自己成为日本救世主的时刻。

  “兄长……”

  大海人皇子大步走进殿内,低声道:“不好了,赶来的勤王军大多都没有携带多余粮食,需要我们补给。可我们的粮食,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