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委屈
囚车之上,洪承畴一直恍惚,犹如在梦中一般,不敢面对现实,不知不觉就到了京师。
他早年家境贫寒,得遇学馆老师赏识而有机会读书,遂勤学不掇。最终于万历四十四年得中进士.
后来辗转刑部、浙江、陕西等地方为官,最终又因为镇压陕西民变开始快速升迁,当上了延绥巡抚,次年升任为陕西三边总督,因为剿贼有功,又升任为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多次打败李自成等流贼,很受崇祯皇帝信任。
崇祯十二年时,洪承畴调任为蓟辽总督,镇守山海关一线。
这时候的他,在大明朝这边,算是位极人臣之巅,虽然不是大明首辅,却是得皇帝信任,百官钦佩之人。
他能以穷困之开局,达到这样的高度,不得不说很励志,可以成为后世之榜样。
但是,命运的转折点,就始于他当蓟辽总督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松锦之战。
这次的战败,其实也不能算是他的责任。如果他因此殉国,估计依旧会为后世敬仰。
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投降,并且为满清图谋华夏九州出谋划策,入关之后,更是亲自操刀上阵,镇压一切反对满清的势力,在华夏沉沦几百年的耻辱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有点讽刺的是,洪承畴为满清如此用心尽命,得到最终的结果却是列入了奸臣传中。并且他活着的时候,所得封赏也不高。
当然了,这个原本历史上的事情,此时的洪承畴是不知道的。
囚车之内,恍恍惚惚,是他想不明白,朝廷已经是末日之相,内忧外患之下,该是要改朝换代了。结果呢,当今皇帝竟然亲自领兵,在短短几年内平定了这些内忧外患,甚至连不可战胜的大清都被其给灭了!
他自认为对当今皇帝已经是非常了解的,可这几年当今皇帝的表现,根本就出乎他的意料,这怎么可能呢?
朝廷官军迫降大清,兵临朝鲜之时,他也没想着抵抗,而是准备在见到皇帝之时,诉说自己不得已投降大清的苦衷,希望能以自身的才学继续为朝廷效力。
结果又没想到,他压根就没能见到当今皇帝,就被押上囚车和大清的亲王贝勒一起押解到关内来了。
可以想见,当今皇帝显然对他投敌已经失望之极,因此连见都不想见了。
心中惶恐的洪承畴,一路上都在懊悔,不知道想了多少个假如,但是,如今终归还是阶下囚,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他?
到了京畿之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都是很熟悉的了。可是,此时看看,似乎又是很陌生!
入关以来,再没见到印象中荒凉破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场景!
这才过去了几年,朝廷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真得,就算洪承畴自负聪明,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当今皇帝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为何他以前就亲自领军,就看着天下大乱?
为什么要这么做?
洪承畴真的想不明白!
他在想着之时,就见到了京师城里的百姓全都拥出来,“夹道欢迎“他们。
就见这些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露兴奋之色,对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一些只言片语不时传入洪承畴的耳朵里。
“这就是建虏的皇帝么?还是小孩子一个!”
“你不知道,如今建虏掌权的是那个,看到没有,说是什么摄政王,听说和这个太后还有一腿!”
“这女人长得也不怎么样嘛,这个摄政王竟然能看上她?”
“这女人是蒙古部族的,能有什么美女?据说还和她姐,她姑一起嫁给了奴酋。”
“果然是蛮夷,关系真乱。真的难以想象,以前的他们那么凶,亏了皇上英明神武,把他们收拾了!”
“听说这个摄政王是要和皇上单挑,真的是自找死路了。也不想想,那个李贼首可是被皇上扔出去一匹马给砸死的。还能有谁?”
“听说这次的一个奴酋,说是什么建虏中最能打的,被皇上给扔天上去摔死的,哈哈!”
“……”
洪承畴听着听着,忽然就听到有人在议论他了。
“你们看,这个金钱鼠尾的,似乎有点面熟啊?”
“你不知道么?这就是那个数典忘祖的洪承畴啊!”
“原来是他!当初皇上听闻,以为他殉国了,都祭奠他七日,最高规格地对待臣子了吧,结果没想到,他却是没骨头的,投降了建虏,让皇上的脸都丢光了!”
“何止是皇上丢脸,他难道不丢脸么?全天下都知道了他是个软骨头的!还读书人,礼义廉耻,全都忘到脑后去了!”
“……”
洪承畴听着这些传入耳朵里的话,忽然之间明白过来了,皇上对他期望很大,因此失望就很大,所以才根本不愿再见他!
可是……可是,自己从小奋斗了一辈子,就那么死了,实在不甘心啊!
洪承畴越想这个,心中就越是不甘心。听到官道两边指着他,议论纷纷的人,心中就更是委屈,于是,他忍不住便大声为他自己辩护了起来。
要是以往的话,他才不会和这些人一般见识。可此时此刻,面对未知的前途,他有恐慌,更是害怕,便忍不住了。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为自己辩护,顿时,所有不耻他行为的人,纷纷蹲地上抓土块往他身上扔,同时骂他祖宗十八代。
以至于到最后,押送的朝廷官军不得不干涉,要不然,洪承畴估计会被砸死。
身上一头的包,但是洪承畴犹自不服,就想着回头见到审问他的部堂高官再诉说一二。
不过就在这时,就听到一个老者指着他喝道:“既然选择了苟且偷生,为虎作伥,那你可曾想过,那些因此被你所害之人,他们就不想活么?你不想自己委屈,就去委屈他人?你这等人,枉读圣贤书!“
一听这话,洪承畴顿时一震,他明白了,他是委屈,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又让更多的人委屈。既然如此,那些委屈的人来找他算账,这不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管洪承畴在想什么,作为京师百姓来说,确认了建虏的奴酋都被押解到京,那传说中的大捷就是真的了!
朝廷官军在当今皇帝的统领下,以雷霆之势平定了长达几十年,历经三朝的建虏之乱,甚至还顺带着把朝鲜也纳入了版图。
这一刻,所有人对当今皇帝的神武,那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是如此,京师上下对于朝廷官军要灭倭国之事,也有了极大地信心。
他们一个个都在期待着,希望早日听到当今皇帝灭掉倭国的好消息传来!
京师之中,还有一个人特别高兴,就是暂时居住在原成国公府的代王了。
当今皇帝当初要他的家财挪做军用的时候,曾经答应过说会封他去倭国当王。
可是,当他到了京师之后知道当今皇帝曾在京师大开杀戒,然后又有爵位革新,连自己儿子都不再世袭罔替,他就一直在担心,估计去倭国当王是白日做梦了!
结果没想到,当今皇帝不声不响地,突然就去攻打倭国了!
代王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也就是当今皇帝没在,要不然的话,他绝对能跑去抱皇帝的腿谢恩了。
有欣喜的人,自然也有担心的人,比如说周皇后。
皇帝要去攻打倭国,她就很担心的。
想当年前元强大的时候,两次进攻倭国都全军覆没,据说是龙王爷发怒了。当今皇帝过长江的时候,船还沉了一次,这要是漂洋过海的,万一皇帝的船又沉了怎么办
要知道,那可是大海,无边无际的水,要是再落水的话,不见得就会没事!
相对于她的担心,监国太子朱慈却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兴奋加向往,恨不得自己能去父皇身边见识一番。
之前他到全国去走了一趟,听到到处都是流传他父皇的传说,武勇盖世,甚至连不少地方的说书先生都已经在说了。
人生一世,能做到父皇那样,那此生无憾了!
朱慈在遗憾之余,还是记得按照他父皇旨意中交代的,召集文武百官,献俘太庙,并在忠烈堂用这些奴酋和汉奸血祭了大明朝的英烈。
向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禀告,建虏之乱被朝廷平定了!
也告慰卢象升、曹变蛟等众多和建虏作战而殉国的英烈在天之灵,建虏之乱被朝廷平定了!
当然,也是要向天下人宣告,不可一世的建虏,在世间除名了!
有许多人在建虏当初纵横关内无敌手,传言什么建虏满万不可敌等等之时,怕是再也没想过朝廷有收复辽东的一天。或许也有很多人存了和陆游一样的心思,“王师北定辽东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如今,就在当今皇帝奋起之后短短几年,就轻松地收复了辽东,顺带一个朝鲜。
大明可不是前宋,骨头向来是硬的!
随着皇帝在辽东剿灭建虏的消息传开,无数的人,为身为大明百姓而自豪!
和大明百姓不同的是,此时此刻,倭国人是懵的!
从上到下,全都是懵逼的状态。
他们万万没想到,隔着一个大海的明国竟然大举入侵他们倭国。
九州岛的多个方向,都遭遇了明军的进攻。最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攻打他们的前锋,竟然是向他们买鸟铳,还试图和他们结盟的大清兵。
不止如此,这些大清兵一个个都是如同疯了一样进攻,让倭国这边根本就措手不及,九州岛的沿海地区全都第一时间失守。
倭国之所以根本没法来得及反应,除了没想到明国军队会进攻他们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倭国自身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倭国,是德川家光统治的时代。而德川家光最为有名的,就是闭关锁国之策。
德川幕府几乎可以说是篡位而来,因此,从德川家康开始,对于其他大名都是严加防备。不但千方百计地削弱各地大名的军事实力,而且还从经济上,政治上等等,全都对各地大名进行限制。
德川幕府的这种政策,和华夏大地上有过的削藩之策差不多。
到了德川家光统治的时代,这种对各地大名的限制,更是达到了高潮。就在十多年前,倭国还发生了岛原之乱,一下暴露出了倭国军队的实力,把倭国军队的底裤都给扒了下来。
好不容易镇压了岛原之乱之后,德川家光并没有在意军队的实力强弱,甚至可以说,他乐意看到各地大名都是不堪一击。
除此之外,他还规定了各地大名每年都要去江户觐见。为此,各地大名在一年之中,至少一半的时间是不在自己的领地内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军驱赶建虏为前锋,突然大举进攻之下,倭国根本不堪一击,只是用了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九州岛便全部被明军攻占。
崇祯皇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才从朝鲜釜山动身,经过对马岛到达九州岛。
此时,已经是崇祯二十三年年底,马上就要过年了。
于是,崇祯皇帝下旨,就在九州岛上过年,等过完了年再进攻。
大年三十,崇祯皇帝再一次不在京师过年了。
朝廷官军将士们,都在高兴地过年。崇祯皇帝则站在亭楼里,看着外面下雪,心中很是感慨。
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倭国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被其他国家的人占领过,只要能占领,那便是倭人的爹。
华夏强大的时候,善待了倭国;但是当华夏虚弱的时候,倭国却想占华夏。多少华夏子孙,希望有一天能领军站在脚下这片土地,只是都不可能!
没想到自己穿越之后,终于到了这一天,领着人马过来,占领了脚下的土地,明年必然会把其他倭国领土也给占了!从此以后,在这个地球上,再也没有倭国!
他正在感慨着时,就见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匆匆进了院门,往他这边的亭楼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