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唯一的机会
多尔衮听到布木布泰这话,当即眉头皱成一团,想了下说道:“能打动明国皇帝的,肯定不是金银珠宝,美人财物之类,他想要的,就是要灭我大清。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补充说道:“我们大清其实有很多次想和明国议和,但是不管哪一次,最终都是被明国那边拒绝的。所以,什么割土称臣之类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政殿内的其他建虏听了,也都是点头,明国那些君臣,哪怕心底有过想和大清议和的,可表面上却没有一个人同意的。在他们看来,如果和大清议和,那就是丧权辱国!
这种情况,说起来,归根结底还是明国人认为,大清其实是明国的叛臣,他们是不会承认大清是一个国家。以前大清强大的时候如此,如今大清已经危在旦夕就更不可能承认了!
一时之间,所有人开动脑子想着,却真想不出什么招来应对眼前的局面!
可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布木布泰带着一点惊喜说道:“有了!”
多尔衮一听,立刻转头看向她,马上追问道:“有什么了?”
崇政殿内的其他人,也是第一时间把目光盯向太后,不知道她说的这个“有了”是什么意思?
只见布木布泰看着多尔衮,带着一点惊喜回答道:“一个死中求活的法子,陛下看看,是不是可以?”
说完之后,她看到多尔衮盯着她,便直接接着往下说道:“陛下请看,明国皇帝不是要灭亡我大清么?那就如他所愿,我们就以大清亡国为代价来和他谈条件,只要他肯答应,那大清就还有一线转机!”
听到这话,不但是多尔衮糊涂了,而是崇政殿内所有人都糊涂了,就有人赶紧问道:“都要以大清亡国为代价了,那大清还能有一线生机?”
这个话,怎么听起来似乎都是矛盾的啊!
布木布泰转头看了那人一眼,没理,又转回头看向多尔衮说道:“听说明国皇帝自持武力,经常和人单挑,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只要明国皇帝能答应单挑,那不管我们是杀了明国皇帝还是抓住明国皇帝,都是我们大清唯一的机会……”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失望了的多尔衮打断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不要说如今明国皇帝有绝对的把握能打下盛京,就算没有,他答应单挑,那谁去和他打,朕,还是你儿子?还想着杀他或者抓了他,岂不是做梦么!”
崇政殿内的人听到太后的话之后,一个个都是大失所望,他们还以为,一向聪明的太后还真有什么好办法呢,却没想到,原来是个馊主意。和明国皇帝单挑,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布木布泰被多尔衮这么说,却没有一点沮丧,还是带着一丝兴奋说道:“陛下先请我讲完,我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
见她坚持,多尔衮便带着一丝狐疑地看着她,等她说话。与此同时,他心中想着,该不会这个女人真的有办法?
总不可能是阵前魅惑吧?人家明国皇帝什么美人没见过,就算再魅惑也迷不到明国皇帝的吧?
他心中在猜测着,布木布泰已经在接着解说道:“首先要让明国皇帝答应单挑,因此我们开出的条件要足够高,值得他亲自下场单挑才行。因此,我们可以以明国皇帝能单挑赢了的话,我们大清无条件向明国投降!”
“光是辽东肯定不够,这都已经快被他打下来了。因此,再加上朝鲜,我相信明国皇帝不会不考虑了。毕竟这么大的地方,他要全部都打下来,和无条件向明国投降,这其中的难易程度多少是有些区别的!”
说到这里,她看着多尔衮问道:“请问陛下,如果陛下是明国皇帝,那你会答应这个条件么?”
说完之后,布木布泰不等多尔衮回答,就马上补充说道:“陛下要先明白,明国皇帝经常和人阵前单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如果又能以一己之力赢得大清灭亡,就算在史书上都会留下浓重的一笔。要我来说,在这个前提下,他能答应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
多尔衮也是掌权了好多年了,一个当皇帝的,会在意什么,他心中很清楚。不过布木布泰的这个问题,如果要他来回答的话,他还是会选择说“不”!
不因为别的,除非是己方不利的情况下,单挑能赢的前提下,他才可能会去单挑。如果己方有很大的把握能赢,为什么还要去单挑?只要去单挑,那就都存在风险的!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风险,他也不会去冒的!
身为明国皇帝,手下有的是人冲锋陷阵,为什么要自己去冲锋陷阵?
不过想归想,多尔衮在表面上却是点点头,示意布木布泰道:“太后继续往下说!”
因为他自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听听布木布泰的说法看看是否有机会挽救眼前的危局了!
布木布泰听了,便继续往下说道:“我打听过了,明国皇帝的神射无双,因此,我们和明国皇帝单挑的话,就说要堂堂正正的单挑,不要弓箭之类远程武器分胜负。陛下该是知道,明国人都爱面子,那作为明国皇帝来说,只要拿话挤兑他,我觉得是有可能让他同意不用弓箭的。”
多尔衮听了,好像有那么一点可能性,便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于是,布木布泰便又说道:“要和明国皇帝单挑,身份肯定也是要对等才行,否则明国皇帝不可能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会应战……”
多尔衮听得脸色一沉,打断她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朕去和明国皇帝单挑?”
他和阿济格其实是半斤八两,差不多的水平。虽然阿济格是败在明国皇帝的神射之下,但是大概率可以预见,就算不用弓箭,他也是打不赢明国皇帝的。
这么一来,不但他单挑有可能会死,还要赔上大清,这哪是有一线生机,根本就是自寻死路了!
布木布泰从多尔衮的话中听出了一丝胆怯,不过她没有揭破,而是解释道:“当然不是陛下和明国皇帝单挑……”
多尔衮一听,转头看了下珠帘后面的顺治小皇帝。让福临去和明国皇帝单挑,一个手指头就能把他碾死吧!
布木布泰一见多尔衮的动作,便知道他在想什么,立刻说道:“自然也不是福临上阵,而是和明国皇帝言明,单挑可以自带一个奴仆作为辅助,这也不算不符合单挑的规则。然后陛下就出战,再带上我们大清第一巴图鲁……”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转头盯着一个人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清第一巴图鲁,整红旗的统领,皇宫的护卫统领鳌拜。
当年大清军队攻打皮岛的时候,明军可是严阵以待的,就是鳌拜最先冲上岛,凭着他一个人的武勇,杀得明军崩溃,从而给后续的大清军队登陆皮岛制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鳌拜的武勇,也确实是所有人都佩服的。
大清第一巴图鲁,绝对当之无愧!
鳌拜见太后提到了他,便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斩钉截铁地说道:“只要明国皇帝敢答应这样的比试,并且是不用弓箭的话,奴才有绝对的把握生擒了明国皇帝!”
如果连他都不是明国皇帝的对手,那大清就没有人是明国皇帝的对手了。
多尔衮一听说可以是他和鳌拜两人出战,和明国皇帝以及他的仆从做二对二的单挑,这确实是大清可能赢得明国皇帝的最大机会了!
心中这么想着,多尔衮琢磨了下之后道:“这样真可以么?”
布木布泰听了,立刻盯着他问道:“我其实已经说了,这是大清的一线生机,否则的话,我是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挽救大清的了!”
多尔衮听到这话,仔细想了一下之后便又说道:“明国皇帝怕是不大会同意吧?”
说到这里,他马上又补充说道:“只要明国皇帝同意,那朕为了大清江山,也愿意豁出去一战,可以当诱饵,给鳌拜创造机会杀或者生擒明国皇帝!”
布木布泰听了,点点头说道:“对,前提条件是明国皇帝能同意,要不然所有的谋划都没用。因此我也想过了,这事关大清的生死存亡。需要所有人同心协力,才能有机会挽救大清的生死危机!”
说到这里,她扫视了下崇政殿内所有人,最后转头看向多尔衮,语气坚定地说道:“可以答应明国皇帝,我和福临都去阵前,就在两军阵中,能确保明国皇帝能赢了单挑的话,就能抓到我和福临。另外,写好一道旨意给明国皇帝看,在旨意中说明,大清所有人,包括朝鲜在内,全部无条件向明国投降。”
布木布泰提高了一些声音,强调说道:“这是我能想出来的,唯一能引起明国皇帝兴趣,有可能会让明国皇帝答应单挑的条件了,为了大清的未来,我和福临都愿意以身犯险!”
多尔衮看着她,一时之间没有说话。
如果说,事情最终没成,那布木布泰今日这番为大清未来打算的话,定然也会赢得在场所有人敬佩,从而能为福临亲政拉拢到许多人。等到福临长大了,自己就算不想还政都不想。
如果事情能成,也是一样的收获。太后和小皇帝都冒生命危险挽救大清,同样能为他们赢得很多的威望!
不得不说,这个女人真的很会算计!
不过,多尔衮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在如今的局面下,真的想不出好办法了。也就是布木布泰的这个法子,说不定可以试试看!
沉默了一会之后,多尔衮抬头看着眼前的这个女人,最终点点头说道:“好,那就按照说的这个法子,去试试看,看看明国皇帝会不会同意?”
要明国皇帝单挑,可能性很大。但是要明国皇帝放弃神射来单挑,这可能性就很小了。哪怕大清开出了能拿得出手的最大条件,那也不见得能引得明国皇帝动心!
不过光想想是没用的,最终还是要试试看。
布木布泰听到多尔衮同意了,便立刻催道:“那要立刻向城外派出使者才行,要不然等天黑了,明军要是攻城就麻烦了!”
明军攻打辽阳的一幕,虽然他们猜着都不可能在盛京重现,但是万一呢?他们无法承受万一的后果!
多尔衮也害怕这点,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安排这个事情。
………………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明国皇帝就见到了满清这边派出的使者,搞明白了满清想要干什么?
不过没等他说话,方正化就连忙阻止道:“万岁爷,如今我们是必胜的,不管建虏愿不愿意投降,最终必然会被万岁爷给灭了,没必要答应他们!”
龙威营统领陈永福也马上奏道:“是啊,陛下,阵前单挑竟然又要规定不得用弓箭,这算哪门子道理?”
其他将领听了,也是纷纷劝谏,让皇帝不要答应建虏的无理要求!
真要这么做了,声势浩大的讨伐建虏一战,军功就全没了!
当然,这可能是某些人的想法,他们也一样是担心皇帝的安危,觉得没必要以身犯险!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是这么想的。
满清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杀他或者抓住他来扭转乾坤。为此,竟然还规定不能用弓箭,还要带一个仆从辅助。
想到这,崇祯皇帝就觉得有点搞笑,那个仆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该是满清之中最能打的一个人。只是因为身份不够,就搞了这么一个奴仆来让他出战。
纵观历史,满清最能打的是谁?
那多尔衮怕是不知道,自己最大的金手指,不是说神射,而是一身霸王之力吧?
他们怕是不知道,已经有很多人和他们的想法一样,最终却都失败了的。
打完满清,还要打倭国,正好可以憋一憋手下这群将士。
心中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开口说道:“朕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