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蜀中事定
崇祯皇帝是见过秦良玉的,不过那个时候,秦良玉才五十来岁,领兵打仗,一点都看不出老态。
可此时此刻,崇祯皇帝看到翻身下马在见礼的秦良玉,真的是满头银发,老了啊!
于是,他立刻也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伸手扶起秦良玉,同时感慨得说道:“看到卿的身体不错,朕就放心了!”
秦良玉顺势站了起来,看着眼前一身戎装的皇帝,有一种陌生感。
她敢确信,眼前这位确实是当今皇帝,但是,和她印象中真的太不一样了。
或许那个时候,他还年轻,如今,三十来岁,却是成熟了。因此,他所展露出来的气质,比起以前,更像是想象中的大明皇帝了。
此时听到皇帝关心的话语,秦良玉不由得惭愧说道:“末将无能,眼见贼寇肆虐蜀地,却只能龟缩在石柱,实在有负陛下厚望!”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一笑道:“秦卿不必自责,石柱已经为朝廷付出太多,朕知道,记在心里的。如今秦卿年事已高,无须再舞刀弄枪。天下的事,朕会处理好的。“
说完之后,他向方正化看了一眼。
于是,方正化便拿出一份圣旨,自然是早已准备,给秦良玉的。没必要准备香案,不需要其他排场,只是方正化宣读皇帝的旨意。
石柱的人,自然都陪着秦良玉接旨。
或许他们猜到了,皇帝亲自来看望秦良玉,那是一种慰问,以示皇恩浩荡。但是,他们就是做梦都没想到,皇恩浩荡会浩荡到什么份上,以至于方正化把旨意宣读完了之后,所有人都愣在了那里,包括锦衣卫这边的,御前直属标营的,全都愣住了。
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个封赏远超他们的想象。
这不,就连秦良玉本人都不敢接旨,带着惶恐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万万当不起此等封赏,还请陛下收回旨意!”
崇祯皇帝听了,故意板了脸喝问道:“怎么,你要抗旨不遵?”
这是一个罪名了,可大可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一般来说,在封建王朝是非常少有人能作出抗旨不遵的事情。
这个事情又不是坏事,皇帝当面,秦良玉听了之后,露出为难之色,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磕头谢恩。
看到秦良玉接了圣旨,崇祯皇帝重新露出了笑容,对秦良玉说道:“像秦卿这样一辈子为朝廷南征北战,甚至连兄长,儿子,儿媳等等皆是为国战死。如此忠义,历朝历代又有几人?更不用说,卿还只是一妇人!纵观古今,唯大明朝之秦良玉也!”
“卿不但是天下人的楷模,更受天下女人之崇拜.京营中兰陵营统帅,朕封兰陵伯的刘玉兰,就非常钦佩秦卿,以卿为榜样!封卿为王,就是要号召天下女人都向卿学之,朕希望有更多的巾帼不让须眉!”
没错,崇祯皇帝在旨意中,就是封秦良玉为石柱王,为三等郡王。这是爵位革新之后第一个受封的异姓王,还是个女人封王。这个事情传出之后,必然会引发大明朝的轰动。
听着皇帝说得这些话,秦良玉泪流满面,哽咽道:“末将……只是……只是谨记父命,忠君报国而已。却不想皇恩如此浩荡,真有让末将承受不住!”
崇祯皇帝听到她这话,表情严肃地说道:“忠君报国而已,就只是这四个字,天下又有多少人记在了心里,并且一直践行之?卿不但践行,还影响身边的亲人皆是如此。又是何等可贵!秦卿,无须妄自菲薄,你的忠义,远超他人。朕不厚待,便是刻薄寡恩,想必卿不会害朕被人背后说刻薄寡恩吧?”
听到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秦良玉也不是婆婆妈妈的性子,便不再惶恐,只是又一次谢恩。
石柱这边的人,看到这一幕,一个个都是欢喜异常。从此以后,石柱必将名扬天下!
皇恩浩荡,皇恩真的浩荡啊!
如果说,以前有人觉得朝廷对不起他们,那么此时此刻,再也没人这么认为了!包括马万年在内,皆是如此!
随后,崇祯皇帝便在秦良玉的陪同下,也不骑马,就沿着道路散步式的前行。
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和秦良玉聊天。
一路上,崇祯皇帝看到,不管是警戒的军卒,还是农田里的农夫等等,大都是老的老,少的少,壮年的一代,几乎很少见。
甚至还有一个现象,石柱这边的人,是男少女多。
都不用说,这是石柱从天启年间就出兵为国征战付出的代价。
也难怪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崇祯十六年末之后,石柱封闭,就再也没有什么消息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秦良玉的陪同下,崇祯皇帝参观完了石柱,随后宣布,他拨下新钱一百万两,用于改善石柱的民生,主要用于道路,房屋,以及水利设施的修建。
崇祯皇帝感慨道:“石柱百姓付出了那么多,朕也要回报下,让他们的日子能好过起来才好,如此方不负他们为朝廷所付出的一切。”
其实,石柱是土司制度,一切都是土司说了算。皇帝是代表朝廷,直接施恩于百姓,有的土司,肯定会有意见。
但是,如今的石柱,虽然马万年是土司,但是实际上是秦良玉说了算,她又怎么可能会对皇帝有意见。
皇帝拨下一百万两用在石柱,那是真的对石柱好,因此,她便连忙谢恩。
崇祯皇帝示意秦良玉坐好,然后再对她说道:“如今天下的局势,卿也已经有了解了。朕有一个要求,还请秦卿务必答应!”
秦良玉一听,立刻脸色一正道:“陛下,可是要石柱出兵讨伐云贵之贼?此事就是不说,翼明和万年都已经和末将提过,末将也已经答应,正想向陛下请战呢!”
石柱的白杆军,其实是算山地作战部队。因为他们的长枪特别,可以首尾连接,遇到悬崖什么的,普通军队没办法,但是白杆军却能攀爬过去。当然,这和石柱就是山林有关。
而云贵多山,就刚好是石柱白杆军的用武之地。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一笑道:“朕要提的要求不是这个。如果他们想要军功,想要报效朝廷的,朕准了。“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认真地对秦良玉说道:“朕的要求是,秦卿为朝廷征战了几乎一辈子,如今天下大部分地方已经被朕平定。朕想让秦卿出去走走,看看卿曾经征战过的地方,如今太平了的情况。我大明朝疆域广大,卿也趁有生之年去看看大好河山!等到过几年,朕再收服辽东之后,卿也可以去浑河看看。”
秦良玉的兄长,就是在浑河血战中为国尽忠的。辽东尽陷建虏之手,战死将士的尸首都不得归乡。
听到这话,秦良玉虽然已经看开了,可还是红了眼睛,道:“陛下,末将还能再战的,愿随陛下讨伐建虏,收复辽东!”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笑了起来道:“秦卿是欺我大明朝无人否?”
秦良玉一听,顿时说不出话来了:那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了。
崇祯皇帝看到秦良玉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时,他便又正色说道:“朕如此安排,一是让卿能安享晚年,二是让各地的妇人都能瞻仰下她们心中最敬仰的人,给她们有更多的动力,也让大明朝以后能出更多的秦良玉。秦卿,你如今年纪已经大了,还能为朝廷效力否?”
秦良玉知道皇帝这是为她好,哪怕是带有任务,那也都是她的荣耀来的。因此,她便感激地认真说道:“末将都还能上战场,这点小事又有何难!不知末将要去哪些地方?”
崇祯皇帝看她好像很认真的样子,便又微笑着说道:“秦卿也不必太在意什么,就只是去各地走走便成,想去哪便去那,全凭卿之所好便可!”
秦良玉听了,感激地应了。
随后,崇祯皇帝稍微沉吟了下,然后便认真地对秦良玉又说道:“朕准备推行一个国策,朕觉得事先和秦卿知会一下比较好!”
秦良玉见皇帝讲得认真,她便也认真听了起来。
于是,就听崇祯皇帝对她说道:“朕革新爵位制的前因后果,想必卿是已经知道了。以后哪怕是朕的亲生儿子,也不再有世袭。开国所封之亲王,亦是如此。因此,大明境内对应的,还有土司,也要革新,实施改土归流,此乃大势所趋。”
说到这里,不等秦良玉说话,他便又接着说道:“之前乱世,众多土司造反,这些就没什么好说的,剿灭之。哪怕是以后招安了,也不可能再回从前。而一直忠于朝廷的土司,看其功劳大小,朕考虑以降阶承袭之公侯爵位替换之。”
秦良玉听了,便认真地回答道:“陛下旨意,石柱自当遵照执行!”
连皇帝的亲儿子都是降阶承袭,那谁还能有意见?土司再亲,能亲得过皇帝之子?
以公侯之尊降阶承袭的话,也可以传好几代,比皇帝亲儿子少了两阶而已,算是不错了!
崇祯皇帝见秦良玉答应地爽快,心中也很满意。到石柱来的事情,就都办完了。
于是,第二天他便启程回重庆了。
秦良玉封王的事情,也随之现在四川传开。一时之间,人人震惊,诧异,还有羡慕。
朝廷目前已封出的爵位中,原本兰陵营统领刘兰玉被封为三等伯爵,就已经让世人震撼,也让很多女人羡慕。如今,更有一个女人被封王,这就更是前所未有之事,一下就让四川的女人纷纷想从军的意愿。只有从军,立下战功才有机会封爵。
而原本那些不愿意女人家抛头露面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女儿家,不再只是绣女红,或者以色侍人,还能凭本事封侯拜相,封夫荫子。女儿家,从此多了一条出路!
当然了,等崇祯皇帝回到重庆的时候,有关南京大胜关之战的封赏,特别是那些封爵的事情也已经传开。
有原本就是朝廷将领出身的,其中有从小兵立功升上去的,也有是将门世家的,甚至原本是流贼出身的,只要立下足够的军功,那便能封爵!
崇祯朝一下封出了那么多的爵位,同样让各个将领心中都涌出了要封侯拜相的期待。然而,如今四川的贼寇大都是归顺朝廷,也就只有云贵和广西那边的贼军了。
于是,各路将领,纷纷做好了向皇帝请战的准备。等皇帝一回到重庆的时候,便是一个个都是积极请战的节奏,就怕连云贵和广西的贼军都被别人灭了,就少了立军功的机会。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自然不会不同意。
大概一个多月之后,他便驾临了成都,所有蜀中的文官武将以及归顺的大西军将领,全都齐聚一堂。
崇祯皇帝发下旨意,正式任命马乾为四川巡抚,主抓四川民生,并宣布免除四川一年的赋税。
蜀地的将领军职,原本因为四川和京师之间被大顺军占领而隔绝消息,因此大都是蜀中官员自行封赏,算是暂代军职,以后要报备朝廷的。如今,崇祯皇帝给予了承认。
比如,曾英在朝廷这边,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直接成为一方总兵了。其他人的军职,大都是如此,或总兵,或副将、参将等等。
另外,归顺朝廷的大西军这边,李定国有劝降刘文秀和艾能奇之功,便封为参将,而刘文秀、艾能奇以及孙可望有招降其他各部大西军之功,就封为游击,都从原本大西军中挑选精锐组成所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崇祯皇帝还得到下面的奏报,说大西军降卒和朝廷官军,主要是川中将士多有冲突,该是双方在蜀中征战了两年有多,仇怨很深的原因。
因此,大西军这边,就自己整编,精锐继续打仗,淘汰掉的兵,不愿意回老家的,就迁往其他地方安置。
随后,川中将领,秦翼明、曾英、杨展、王祥四个总兵,还有大西军这边的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人,以及京营中除吴三桂和黄得功之外,全都顺江去湖广堵胤锡帐下听令,准备进攻广西和云贵两地的贼军以及反叛土司。
至于崇祯皇帝自己,他则领着御前直属标营和吴三桂、黄得功所部从剑阁去汉中,到陕西完成大顺军这边的整编。不只是这个事情最好由他亲自去过问,还有粮草的问题。
之前有长江水运,粮草携带比较方便,路上的消耗就少。
如今要走陆路进秦地,如果军队带多了,粮草就是个大问题。当然,他只带了两万多军队进秦地,也有人担心安全问题,但是,崇祯皇帝是谁,压根就不在意他们认为可能有的危险。
于是,崇祯十九年七月上旬,崇祯皇帝通过剑阁正式踏入了入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