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这里有一个卖煤的小店!”
伴随着威尔逊的浮夸表演,这一场所谓“采访”的中心剧情,也终于拉开了序幕。
助理走上前去,假装好奇地打量着店铺的环境,随后开口向正在店里忙碌的老人开口问道:
“大爷,你这是在做什么?”
老人疑惑地抬起头看着面前的两人,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外国人?
这个县城里出现外国人还是相当稀奇的,在他的印象里,上一次见还是好几年前自己女儿学校里来支教的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师了。
“你们做啥子?”
老人警惕地问道。
“我们是来旅游的,看到您这的店,觉得好奇就过来看看。”
助理的表情自然,全然看不出一点破绽。
在听到她的话之后,老人也松了口气。
虽然说这几年对所谓“外宾”的宣传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但在他这样年纪的老人心里,其实还是对外国人有一种思维固化之后的敬畏。
----或者说,是对某些规则的敬畏。
生怕丢了人,生怕破坏了这个国家的形象。
他紧张地搓了搓手,拍掉衣服上的煤灰,随后才直起身说道:
“这里没得什么好看的,你们来旅游的,去江边看看嘛,江边新开了个水上乐园,漂亮得很哦!”
“我们不想看那些东西,我们喜欢原生态的。”
助理继续回答。
原生态?
老人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他只是木讷地冲着举着dV的威尔逊笑了笑,伸手比了个“耶”,随后便想要继续去搬运堆在门口的煤。
而这也正是威尔逊要的效果。
他一边把dV对准了老人,一边示意助理继续跟上,按照早就准备好的脚本去跟老人搭话。
“大爷,这是在做什么?”
“搬煤咯,还能做什么?”
老人简短地回答道。
“为什么不带个口罩啊?你这里这么多灰尘,容易得病的。”
“得病也要做的嘛,不做没有钱的咯......”
听到老人的回答,威尔逊暗暗一喜,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这第一个采访对象,算是找对了。
一旁的助理没有直接去问最核心的问题,而是放下自己的身段,主动帮老人把装满煤的一筐搬到了停在一旁的三轮车上。
而这个动作,也让本就心思不多的老人对她放下了戒备。
“哎,你这个女娃人还怪好的咧......快放着放着,别动手了!”
“把你衣服弄脏了,我怕是赔不起的哦。”
助理大方一笑,回答道:
“我不用你赔!”
而dV后的威尔逊也迅速抓住了这一个细节,用英语开口说道: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镇上的普通人很善良,刚刚我的朋友帮助了他,但他首先关心的却是有没有弄脏我朋友的衣服。”
“这一点,让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英伦绅士。”
“不过,绅士可不会住在这样破旧的房子里,也不会需要以售卖煤炭为生......”
就在他对着麦克风念着旁白的时候,老人和助理终于搬完了所有的煤炭,前者没有立刻坐下,而是找来两个凳子,小心地擦干净上面的灰尘之后,才让威尔逊两人跟他一起休息。
很显然,现在的他已经开始把威尔逊两人当成“自己人”了。
眼看时机成熟,助理也开始了她的引导。
“大爷,现在还有人烧煤吗?我看咱们好像都是用天然气了呀。”
老人叹了口气,回答道:
“是啊,都是用天然气了,现在哪还有几个是烧煤的哦。”
“前几年的时候,我去拉一车煤回来,要不了半天就能卖完,那时候不说家家户户,起码有一半家里还是烧炉子的。”
“因为啥呢?天然气贵啊那时候。”
“再加上用煤也方便,你说冬天了,家里要取暖,专门买炭也不划算,烧个炉子又能做饭,多好。”
“现在不行了,现在又是电暖气,又是电磁炉,又是液化气的。”
“城里用煤的差不多都没有了,也就是几家饭店,还有郊区农村有人烧煤。”
“再过几年,农村都不烧煤了,要么干脆烧柴,要么就是沼气。”
“伱不说别人,我自己都不想烧煤咯.......”
“确实是这样的......那您干这个还赚钱吗?”
老人连连摇头,回答道:
“不赚钱,这还赚什么钱?一个月能有个一千块钱就不错了!”
一旁的威尔逊满意地笑了。
看来前期的调查没有出错,这个老人的生活,确实是极度困难的。
1000块钱,在这个年代能做什么?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这只是一份饭钱。
于是,他赶紧对着麦克风说道:
“这个老人的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困难,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100欧元。”
“要知道,哪怕是在这个小城,一份简单的午饭也需要1欧元以上。”
“也就是说,他赚到的钱,几乎只能勉强覆盖一家人的食物消费。”
“百分之百的恩格尔系数!无法想象......”
这番话已经开始带有明显的引导意味,但在威尔逊精湛的演技下,所谓的“惊讶”覆盖住了暗含其中的恶意。
而恰好也在这时,对面的老人突然狠狠地咳嗽起来。
助理见状连忙从包里拿出矿泉水,神态关切地一边拍着老人的背,一边询问道:
“您没事吧?这是怎么了?”
足足过了好几分钟,老人才终于缓过气来。
“没事,没事......老毛病了。”
“说是肺有毛病,搞不好是肺癌哦......”
“肺癌?不会吧?”
助理的脸上浮现出夸张的惊讶神色,而威尔逊却越发兴奋。
这就是活生生的苦难。
而对方的苦难,正是自己要消费的爆点.......
“咋个不会哦,干这个的就是容易得肺癌。”
“哎,我都不想说这个,也不敢去看。”
“能过几年是几年咯,等养大我两个女儿,我走得就没有牵挂了.......”
老人的声音里透露着一种坦然,哪怕是心思不正的威尔逊两人,也终于有了些动容。
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
在老人跨上三轮车之后,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帮着他推起了车,跟在了他的身边。
而也就是这一趟行程,让他们收集到了足够制作成一期视频的素材......
......
几天之后,一条视频在Youtube上线。
它的标题叫做《旅行华夏,遇到了一个卖煤的老人》。
一开始,它的热度并不算高,但随着后台的赋值和推广,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提升,并且迅速被转载到了华夏国内的视频平台。
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这条视频的影响力便迅速扩散开来。
不可否认,它所展现出来的底层社会的真实现状,确实刺痛了每一个人的最柔软的内心。
在视频里,人们所能够看到的绝对不仅仅是威尔逊的团队与老人的那几句简单的对话,还包括更多通过“并不算清晰的镜头”展现出来的,一些令人心痛的细节。
比如,他的手上戴着的那个颜色鲜艳的儿童电子手表,也许不知道是从哪个地摊上花几块钱买回来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能够准时到达客户要求的地点。
比如,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奖状,但在奖状下面的桌子上,却是一碗看不清颜色的剩菜。
比如,那些还在订购煤炭的家庭往往条件都不好,甚至有些老人每一次只订几块,因为他拾荒换来钱,也只能付得起这几块让他熬过寒冬的燃料......
这一切显得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不真实。
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我们所看不到的那些角落里,真的有人还在过着这种苦到几乎不能呼吸的生活吗?
伴随着卖煤老人的一声声咳嗽,屏幕前的那些观众们,似乎也跟着他一起窒息了。
而在视频的最后,威尔逊用低沉的语气,为这个视频做了总结。
“这个视频我们本来只是为了记录在旅行中遇到的新鲜事,但老人的出现打破了我们的计划。”
“我们决定把他记录下来----也许,在看到这条视频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他,帮助他。”
“对了,不是他,而是他们。”
“我想,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跟他们一样正在经受苦难的人们。”
“我们为他们做的事情太少了,但至少,应该要做一些......”
这个年头还没有“破防”的说法,但不可否认,视频发出之后,不少人确实在看到它的第一时间就破防了。
各大视频网站的评论区下面,网友一个个分享着自己的经历,讨论着视频本身、以及它所带出来的那些问题。
“这个视频真的很真实,我老家就是小县城的,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就跟视频里拍的一样。”
“越是底层越是没有钱,并且更严重的是,他们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卖煤的就一辈子卖煤,卖菜的就一辈子卖菜,在我们享受着快速发展的红利时,他们却好像是被抛弃了......”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等一等他们,或者说,我们应该拉他们一把......”
......
“确实,这种事情我太有感触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回了老家,见到了很多类似的事情。”
“你们都在关注卖煤的老人,但是基本没有人注意到视频里出现的那个拾荒老人。”
“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个人,取暖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了,如果不是村里出钱给他买了米面油,我估计他连年都过不去。”
“这很离谱,你们知道吗?以前诗里说‘心忧炭贱愿天寒’,我从来都想不到,已经到这个年头了,还会有人没办法解决‘温饱’这个问题,只能去向上天祈求尽快暖和起来.......”
.......
这算是最正常的评论,而同时,在一些账号的刻意引导之下,一种“对比”的趋势开始出现。
一边,是如同科幻产物一般的新型装备的图片。
一边,是老人干枯皲裂的手。
一边,是公开发布的天量的科研预算。
一边,是几张沾染了煤灰的破损纸币。
这样的画面充满了冲击力。
而在这样的冲击力之下,越来越极端和偏激的评论也开始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你国是这样的,看中的是面子,是国际影响力。”
“真的有点讽刺,官方刚刚才公布了星火的消息,这个组织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不知道吞掉了多少资金。”
“是的,我们承认它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但问题是,这真的值得吗?”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先进的军事装备,也不需要什么芯片啦、挖掘机啦之类的东西。”
“我们只想让每个人都有一口饭吃,这很难吗?”
......
在这一系列波涛汹涌的舆论之中,一个最核心的观点逐渐显现了出来。
那就是:
我们是不是真的走错了方向?我们所谓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是不是只是一句空话?
幸福是靠武器和战火来争取的吗?
显然不是吧?
既然不是.......
那我们做了什么,现在又在做什么?
星火......那个承载了无数荣耀的组织,到底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