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烤鱼

  今天也不用杨林做饭了,按照周至的习惯,每到一地自然是要探访美食的。

  巫山当地的美食有几样很有特色,其一就是烤鱼。

  虽然周至万般不愿意承认,但是夹川烤鱼的确是从巫山传出去的,甚至后世着名的万州烤鱼,也是将巫溪烤鱼加以改良之后,这才蜚声全国的。

  在这里,周至一行吃到了最“原始”的烤鱼——巫溪烤鱼。

  烤鱼用的是大宁河里的鱼,和夹川烤鱼,万州烤鱼都用两三斤的草鱼制作不同的是,这里的烤鱼不拘大小,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

  小鱼是用的当地一种叫做“油桶子”的小鱼制作的,这鱼也就只有指头长,一串有个四五条,一元钱一串。

  小鱼都是提前炸好的,待到客人点好,那边大师傅调好酱汁,将小鱼放入烹饪入味,然后倒入食盘端上来。

  这种小鱼炸的时候还不去掉鱼鳞,经过烹饪后鳞片变得软糯,非常好吃。

  大鱼就要去鳞现炸了。

  说是烤鱼,其实是先炸后煮,做法其实和周至拿手的干烧手法有点类似,烤的意思仅是指鱼上桌的时候底下还点着火保温而已

  总体说来巫溪的烤鱼重传统,而夹川和万州的烤鱼重改良,然后两者改良的方向还不一样,万州喜欢用“新式”调料如蚝油,洋葱,甜椒,而夹川则吸收周边元素,喜欢用折耳根,木姜油等云贵爱用的调料。

  但是巫溪的烤鱼用的是鲊辣椒,豆豉,酸菜三种传统的调味,强调酥脆干咸,用盐是口味的关键。

  除了俩港岛来的土包子,大家都是吃惯了烤鱼的,不过巫溪特色的烤鱼却还是第一次接触,大家一边品评一边研究地域风味的差异,因为口味有点偏咸,这啤酒就喝得有些多。

  当然也不能全靠烤鱼打通关,烤鱼店边上就是饭店,杨林进去点了几样菜过来凑桌。

  一盆锅子叫做“洋芋果果”,其实就是周至最喜欢的腊猪腿炖土豆。

  不过这里的土豆不是新鲜土豆,而是晾晒到脱水的土豆干,就好像猪腿炖鲜萝卜和炖风萝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口味,这个也是截然不同,土豆干煮出来更绵韧,汤色更清白,喝起来没有鲜土豆汤那种糊嘴的感觉,味道当真是不错。

  这道菜李老三和林婉秋也都非常喜欢,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吃到过的风味美食。

  大昌镇上好吃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大多都是周至他们熟悉的,除了一些小特殊的如用白果粉蒸羊肉的“碗碗羊肉”,介于豆花和豆腐脑之间的龙水豆花,和夹川箜红薯饭有些区别的洋芋箜饭,还有最后的甜点,所有人都没怎么吃过的“顶儿糕”,这几样算是让周至吃出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吃过晚饭,大家在镇子上闲逛,镇子本来就不算太大,周至一行人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镇子,大家对于他们也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好奇中也带着礼貌和热情。

  镇子上还有老茶馆,茶馆里唱着地方戏曲,充满了川剧高腔的风格,配乐就是二胡,小锣,铰子,二胡,堂鼓,梆子,钉钉咣咣地颇为热闹。

  关键是六样乐器是三个人在控制,一个打梆子加唱戏,一个拉二胡加帮腔,剩下的金属打击乐归最后一个人控制,李老三一看就走不动道了,非得要进去看一看。

  对于周至来说大晚上的喝茶那就别想睡觉了,不过也不好打击李老三的“雅兴”,毕竟推广保护非遗人人有责,于是大家便又走进茶馆混时间。

  茶馆用的盖碗,泡的茉莉花茶,水用的井水,味道居然还相当不错,配上瓜子,花生,本地一种特产叫“雪枣”的甜点,消费低到李老三和林婉秋面面相觑,心想这样做生意跟搞慈善有什么区别?

  瓜子一块,花生两块,雪枣两块,再加上一块钱一杯的茶,关键是台上表演者还不收消费,只和老板从茶钱里分成,看是乌泱泱一群人到来,结果消费还不到三十块钱。

  对于动则花个几百万买车的港岛大富豪李老三来讲,这样的消费只让他觉得汗颜。

  不过到此他心里的一个疑问也总算是解开了,为什么基金会用一千八百万就能够盘下镇上几乎所有的古建筑,原来基本逻辑就在这里了。

  戏文唱的是《挑袍》,这出戏是颇受群众欢迎的老戏,各大曲种里边基本都有,不过戏文完全是偏向古文,加上川戏音腔,别说李老三和林婉秋了,估计在这茶馆里边坐着的人,真正能够听得懂七八成的,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粉,恐怕就周至一个人了。

  不过听不听得懂唱词其实并不重要,镇子上娱乐项目不多,大家听个响都觉得很开心了。

  于是周至又低声给大家科普这出戏,却是也和三国有关,是关羽从汝南归来,得知刘备去向,决意辞曹,曹操张辽都避而不见,于是关羽只能挂印封金,保护两位夫人出城。

  曹操知道关羽志不可夺,只得带着张辽许褚到灞陵桥送别关羽,曹操命张辽敬关羽三杯酒,好言劝留,被关羽严词拒绝;又脱下自己身上的红袍,命许褚送给关羽,关羽恐其有诈,便以刀挑袍,扬长而去。

  李老三翘着二郎腿,听得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其实三个人里面唱关羽打梆子的那位实力还比不上拉二胡帮腔的,帮腔的这位忙得很,拉二胡不说,还要身兼多角,曹操张辽许褚甘糜二夫人都是他,每当模仿女声的假音高音一出来,茶馆里便发出一片叫好声。

  林婉秋有些受不了茶馆里的烟味儿,先走出了茶馆,等到大家尽兴出来,林婉秋举起手里的一个塑料袋:“肘子,这是什么呀?镇子上的小孩子们给我的。他们说这是梅麻子。”

  “婉秋姐你人缘儿还挺好呀。”周至抬手接过塑料袋,朝里边一看,然后指向码头石阶尽处小广场上一棵老树:“那里,这些都是那棵树的种子,在我们老家叫做‘无患子’,果肉和皂角一样可以制作洗发水,种子可以制作成佛珠,在佛经里叫‘木槵’,又称鬼见愁、打鬼木,传说可以驱邪避灾,保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是吗?”林婉秋可开心了:“那这个可要好好留作纪念。”

  “我挑好的给你做个手串吧。”周至也不怕麻烦:“这个业务我熟悉。”

  “那我们也要。”梁红立即说道。

  “那你们自己把镇上的小孩子发动起来收集种子。”周至吩咐着:“越多越好,因为能够挑出来合用的,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