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河道总督衙门部院,官厅—

  几个人在河务道官员下去后,坐在一起品茗叙话。

  杜季同放下茶盅,看向对面那蟒服少年,开口说道:永宁伯,如今淮扬等地河堤溃决之险重重,随时可湮断漕运,漕运事关国家大计,万万不能有失才是。」

  贾珩道:

  其实,先前因三河帮一事与齐党干将的杜季同有过一些交集,后来倒是没有怎么对上。

  杜季同笑了笑道:

  其实,在大汉开国之初,还有漕运总督兼领河道总督,但现在两官分离,不然有他总督南河,绝不至于有泗州之事,待洪汛之事一罢,想必这位永宁伯不会在河道衙门待着,或可谋划兼领河务。

  及至晌午时分,贾珩放下手中的水利流域图册,抬眸看向从外间而来的刘积贤,身后几个锦衣千户手中分别拿着一摞笺纸摞成的簿册。

  刘积贤面色恭谨,将手中的一摞材料双手递送过去,沉声说道。

  官厅之中,赵默等几位官员,心头多是一惊。赵默目光凝了凝,暗道,不想竟这般快。

  贾珩问道:刘积贤回道。不用说,河道贪污,每个人都有份儿。

  赵默皱了皱眉,问道:

  彭晔道:

  贾珩也没有诧异,见几个锦衣府卫将一摞摞材料放在小几上,吩咐道:

  赵默道:

  那时,一众书吏按堤堰坚固虚实情况,做坏记录,分别标记在图册下,以便赵默前续退行兵力分派。

  水裕叹了一口气,道:

  现在的河道衙门是要银有银,要物料缺物料。

  赵默道:

  先后只是说是罪家眷,但欠了朝廷的银子,一两都是能多。

  说着,看向刘积贤道:

  随着先前督修河堤,对所需银两几何,他心头也有一些数。

  赵默沉吟片刻,说道:

  淮扬之地按着管辖,就属于江左布政使司、两江总督管辖,而赵默就曾担任过江南巡抚,对两江官场的一些情形十分清楚。

  赵默道:

  杜季同心头咯噔一下,隐隐觉得不妙,笑了笑道:

  赵默沉吟道:

  每年朝廷为了保障漕运,都会拨付一笔经费用来馈给漕粮卫所需的粮米,赵默身为阁臣,自然心知肚明,这时打起了漕运衙门的主意。

  杜季同:

  杜季同苦笑了一声,诉苦道。

  本来还以为能看戏,谁知打秋风都打到他这里来了,不过,向河道衙门拨付一笔,来日也好奏疏具陈,插手河务。

  然而,就在这时,贾珩乜了一眼杜季同,淡淡道:的结果,就是其人一定会上奏疏提及此事表功,然后再让执掌户部的杨国昌重新拨付一批,他图什么?

  其为漕运总督,加淮扬巡抚,一分钱都不出,此事回头复盘,浙党的两位要员必然是要拿来说嘴的。

  杜季同闻言,心头一凛,生出一阵烦躁,只觉吃了个暗亏。

  赵默惊讶不已,问道:

  内务府拨付了一百万两给河东衙门,此事先前还被一些神京官员议论过,劳民伤财。

  贾珩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道:

  当初内务府拨付给东河河道衙门一百万两白银专款,现在都没有用完。

  而河堤则从开封以西一直修到萧县,大多数用来置备土木石料,几乎用到十成十,就这还剩十几万两。

  而这次修河经历,也让贾珩切身体会到修堤之事严重。

  清代乾隆年间,丰工用银,河督奏报需用银一百二十万两,治水名臣郭大昌打了两次对折,用了三十万两就能修好,就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德行,四分之一,用之不足三成,全部让河臣贪墨了。

  赵默一时无言,以其宦海沉浮多年,仍有一些震动。这永宁伯简直······

  徐开看向那少年,心头同样生出一股感慨。

  中原平乱不费朝廷一两银,平叛以后还向朝廷输送了百万石夏粮,营造河堤更是将每一两银子花到实处,还给天子寻到了一座金矿····..

  天子为何对其信重有加,言听计从,也就不足为奇了。

  贾珩面色淡淡道:

  有一说一陈汉沿袭明制,官员俸禄的确有些低了。

  其实可以在大汉行制度,然后再高压反腐,将反腐抄没的钱财,划出一部

  分比例,用作养廉银基金,发给反腐官员作为绩效。

  腐败是人性,以人性对付人性,再辅以技术手段,比如财产公开、大数据等一系列手段······老鼠给猫带铃铛。

  其必言,虽有官而视之如盗,官不聊生,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但就怕如苏绰与宇文泰所言,具官以立国。

  贾珩在淮安府做好相应布置后,让徐开在河道衙门坐镇,以便等候京营大军赶来,而后在一众亲卫的扈从下,与内阁大学士赵默一同乘快马来到扬州。

  已是傍晚时分,夜色低垂,因为下起了雨,视线愈发昏暗,而扬州城中的酒肆茶楼、青楼楚馆已经亮起了灯火,星星点点,或橘黄或彤红的光芒在雨雾笼罩下,略有几分朦胧意境,而歌舞管弦之音不绝如缕。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贾珩拉住缰绳对着一旁因为快马而奔,状态略有几分萎顿的赵默说着。

  作为拱卫金陵的江北大营,内里驻军三万,节度使就是北静王水溶的叔叔水裕,如需调拨江北大营兵马,显然需要其协助。

  赵默思量了下,点了点头说道:水裕三子说道。

  贾珩皱了皱眉,与赵默对视一眼,道:

  水裕的儿子倒也不敢怠慢,连忙应道:

  先前联名向朝廷上奏的奏疏,想来这几天也能到了京城,如能赶得调兵之前旨意赶来,许会好一些。

  其实心头隐隐知道,这样一来一回,根本来不及。

  贾珩道:

  贾珩沉吟说道:

  赵默目光闪了闪,忽而心头一惊。

  是了,盐院衙门就驻节扬州,而巡盐御史林如海就是荣国府的女婿。

  就在赵默思量之时,忽而前方街道巷口传来阵阵喧闹之声,两人拢目瞧去,只见四五个差役模样的官军,正在和锦衣卫交涉着什么,不远处还有几位官员撑着伞,簇拥着一个绯袍官员。

  这时,为首身形微胖,面皮白净

  的绯袍官吏,拱手一礼,笑道:

  赵默循声望去,目光微凝。

  贾珩朝刘积贤摆了摆手,让几人过来。

  扬州知府袁继冲快行几步,几乎让开了身后撑伞的幕僚,脸上堆满了笑意。

  这人白白胖胖,一笑起来,眼睛眯成绿豆大小,只是目光闪烁之间,颇有几分精明之色。

  贾珩打量着袁继冲,目光凝了凝,心头恍起一念。袁继冲?

  他听宋暄说过这个名字,其人似乎在南阳府履任之时,贪墨朝廷赈济灾民的钱粮,后来被朝廷弹劾贪酷,坐罪免职,不知走了谁的门路,没事儿不说,又调至扬州府这等繁华之地担任知府。

  未等贾珩答话,赵默已经开口道:

  袁继冲面上笑容热情不减,这时站在雨中,雨水落在身上犹自不觉。

  贾珩高声道:

  申悦博笑了笑,拱手一礼,道:

  赵默看向水裕,道:

  扬州城,烟雨朦胧,天地苍茫,扬州盐院衙门的前院中

  申悦博一身玉色长衫,头戴士子方巾,其人面如冠玉,蚕眉杏眼,风仪俨然,颌上蓄着短须,此刻手捻胡须,立身在窗户后,眺望着庭院中的雨雾出神。

  随着沉重的脚步声,身前一声重唤响起,云堆翠髻、着水袖衣裙的妇人急步而来,正是赵默道的妾室周氏,以酥酥糯糯的吴侬软语说道:

  林如海自先前被人下毒暗害以后,虽经太医诊疗医治,但自此身子骨儿就不怎么好。

  林如海转过身来,道: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似是感慨也似是自语道:

  周姨娘眸光闪了闪,递过去粥碗,惊讶说道:

  林如海点了点头,接过粥碗,道:

  仍在思忖着贾珩其人,先前玉儿寄送来的书信提及过,也不知其人是何等模样,小小年纪就已是军机辅臣,朝廷重臣。

  简直如梦似幻一样。

  这就是离得稍远一些的江南官场对贾珩的观感。

  林如海对贾珩的了解,还是从邸报上,彼时贾珍因罪失爵,贾珩上《辞爵表》一疏,而后名传大江南北。

  在之后,贾珩陆续迁转,直到成为锦衣都督、检校京营节度副使,再到最近中原乱起,晋爵为永宁伯,其间书信不断,因为并未当面见过,大多都是一些寒暄和问候。

  就在这时,外间一个丫鬟进入书房,道:

  周姨娘近前接过拜帖,看清其上名字,玉容微变眉梢带着喜色,说道:

  林如海闻言,手中正拿着的汤匙倏然一顿,落在瓷碗上发出的清脆声音

  ,心头大喜,接过拜帖,忙道:

  扬州盐院衙门前厅,几个书吏都是偷偷打量着在官厅中正襟危坐的蟒服少年,在身后的几位着飞鱼服、绣春刀的卫士上打量了一眼。

  这位就是永宁伯?

  贾珩端着一杯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耐心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