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百四十章 安上商人这个轮子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百四十章安上商人这个轮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代的灭亡与庞大的宗室群体有着莫大关系。

  当然,宗室群体虽然庞大,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吃不垮大明朝的。

  只是这些人太自私,太贪婪,皇上那一家子揭不开锅了,自己还大鱼大肉,国家没几亩地了,他们还在那抢田占地。

  加上这些人从不纳税,天天伸手要管皇上要东西,如同蛀虫,啃食着大明这座宫殿的支柱。

  朱植可以想象两百年后的样子,朝廷给了宗室俸禄,给了官员俸禄,等军饷的时候,一看财政,还亏损几百万石。

  咋办?

  总不能不给大兵发工资吧?

  还能咋办,加税呗。

  百姓怨声载道,此时再出现点什么天灾人祸,那大明朝便彻底玩完了。

  大明灶没饭了,那大家想吃饭,只能另起炉灶,可是新起的炉灶,未必欢迎姓朱的去吃。

  为了子孙能吃好饭,活下去,为了大明江山传承百代,就必须让宗室与皇室切割开来,存在亲情,但不能存在供养与被供养的关系。

  让宗室自寻出路,是朱允炆不得不作出的决断,而朱植、朱耿,便是朱允炆选中的人。

  朱允炆所有盘算的核心只有一点:

  以行商所得代替藩王俸禄。

  若真正将藩王俸禄从朝廷支出中取消,那大明每年可以省下不菲的钱粮,而这些钱粮,完全可以拿来强国强军!

  只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现在不是大唐,以丰满为美,人多喜欢骨感的。

  想要让藩王交出封地去从商,那不是要人命吗?

  好好地在家吃皇粮,养尊处优,万人尊崇,你让我去拉粮食,卖布匹?那我还当什么王爷?干脆找一颗歪脖子树,挂上去算了。

  就算是皇命难违,逼迫着藩王从商了。

  可商业这玩意,不是谁都可以玩得转的,万一运气不好,市场不景气,打了水漂亏了本,一家人怎么吃饭?

  被人戳脊梁骨嘲笑,亲王的脸往哪里搁?

  朱植、朱耿两个人不是不要脸,以亲王身份从事地位低下的商人营生,而是他们很清楚,相对子孙后代的命而言,自己的脸不值钱。

  朱桂

  、朱楧、朱权沉默了。

  他们从没有想到,建文帝竟是如此有远见,所虑所为,并非为当下一朝一夕之利,而是在子孙万代,在大明江山永昌!

  “我等错怪皇上了。”

  朱桂叹了一口气。

  原以为皇上是欺负辽王与珉王,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过浅薄。

  只看表象,永远无法得到真相。

  追问根由,才能看清表象之下的底色。

  朱桂、朱楧、朱权三人对视了一眼,缓缓起身,站成一排,对不知所以的朱植,深施一礼。

  “这一礼,是我等代子孙后代所行!”

  朱桂肃然道。

  “十三哥,我如何承受得了。”

  朱植连忙避至一旁。

  朱桂呵呵一笑,道:“如何使不得?你与珉王承受了太多,并不是为你们二人所承受,而是为大明所承受!”

  朱权眼神中带着敬佩,道:“看十五哥富态,必是行商收利不小,传闻中的那医用纱布,真是你与珉王织造?”

  “若是外人问询,我自当点头。我们乃是一家人,既然你们问起,那我便只能据实讲来,那医用纱布与酒精之物,实为后宫织造,我与珉王二人,不过负责买卖事宜罢了。”

  朱植坦诚地说道。

  “后宫织造?”

  朱桂等人吃了一惊,转瞬明白过来,后宫产出,自然是不好意思买卖的,让朱植、珉王从商,只需其负责买入一应材料,卖与兵部即可。

  朱植、珉王本身并不会亏损什么,反而可以获得不少利。

  怪不得两人可以轻松入商,有皇后、皇上作后台,有什么可怕的?

  “十五弟,你给哥哥透个底,行商一月所得几何?”

  朱楧轻声问道。

  朱植微微摇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账册,道:“这是最近几个月的收支,最近在筹办中华书局,皇后出了大头,占了七成,我与珉王,不过出了三成……”

  “嘶,盈利竟如此之多?!”

  朱权深吸了一口气。

  按照账册数据,朱植每月经商所得,最低也有二千五百多两,那一年所得,恐会超出三万两!而一万石的俸禄,折合下来不过五千余两,是原俸禄

  的六倍之多!

  “这,这怎么可能?”

  朱楧难以相信。

  坤宁宫。

  马恩慧将汇总账册交给朱允炆,笑道:“皇上,后宫营收已厘清,合计十二万八千五百两。”

  “除掉炉子铺、中华书局支出了?”

  朱允炆接过之后,看着马恩慧询问道。

  马恩慧微微点头,感叹道:“当然,这点臣妾还是清楚,真没想到,不到半年,后宫竟能取得如此惊人财富,那民间巨商,又会有多少钱财?”

  朱允炆翻看账册,仔细看着,说道:“当下商人还没形成太大的力量,财力不够雄厚。不过等一些年,他们便会成长起来。二三十万两,不过是中贾,上百万银两家财者,可谓大贾,至于皇后所言的巨商,呵呵,恐怕要上千万银两的家财了。”

  “上千万两家财?”

  马恩慧脸色有些苍白,抓着朱允炆的胳膊,用力地说道:“皇上,若是商人拥有如此财富,于国不利啊!”

  商人富可敌国,那大明如何自处?

  朱允炆拍了拍马恩慧的手,笑道:“放心吧,朕在,总会有法子对付他们。当下朕需要他们,这大明盛世,需要他们添砖加瓦。”

  盘活大明经济,只靠着朝廷官买-官卖是不可行的,商人资本必须参与其中。

  山西商人、徽州商人、关陕商人、洞庭商人、江西商人、闽浙海商、龙游商人、武安商人等,这些后世闻名的商人,也该活跃起来了吧。

  新商之策,是商人的狂欢,又何尝不是大明的狂欢?

  朱允炆很清楚商人力量的可怕,也清楚一旦形成财阀势力的后果,但现在,还不是担忧这些的时候。

  大明想要前进,必须安装上商人这个轮子。

  就在朱允炆看着账本,准备筹划中央钱庄时,双喜匆匆走了过来,对朱允炆道:“皇上,魏国公求见,说是郑和来了消息。”

  朱允炆眼神一亮,连忙放下账册,对马恩慧道:“皇后且歇着,等朕回来再盘算。”

  郑和请令出海追索倭匪,朱允炆给了郑和许可,可郑和一去便是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让朱允炆总有些不安。

  如今传来消息,不知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