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长歌当宋 > 第五百六十六章人终究要有个归宿

  在县衙与王温的交谈是受益匪浅的,但叶安却觉得这样的交谈也是枯燥,因为王温的话题还是无法离开政治与朝堂。

  虽然叶安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还是觉得对现在的他来说没有那么的重要。

  瞧见了叶安的心不在焉,王温微微一笑便没有继续他的话题,而是看向叶安笑道:“长生回阳城县怕不是仅仅荣归那么简单吧!还有何事?”

  叶安立刻放下茶盏回道:“是为了在阳城县推广土豆和地瓜而来,温平兄也该知晓这两样作物的强大,当初你可是亲眼所见!”

  提到地瓜和土豆,王温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不是不知道土豆和地瓜的好,但他却不敢在阳城县轻易尝试,没办法,阳城县的土地放在整个河南都算是不错的,县内良田大把,还有不少都是水浇地,这样的土地不用来种植麦子,稻子,高粱实在可惜。

  王温不光是个学究,更是对自己的治下非常了解,在他的下意识抉择中,与其打破传统的种子土豆和地瓜,远没有种植原本的作物更加稳妥。

  “长生啊!民以食为天,故你在东京城的一十二家酒楼名为食为天,可见你也知晓粮食对百姓之重,出不得一丝纰漏…………”

  叶安点头道:“长生当然知晓温平兄的担忧,但总要有人为先,在东京城时,司农寺的官田已经培育过大量的土地和地瓜,但如今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却依旧没有开始广植于农户之家,大量的土地和地瓜只能存放在地窖中,或是被蛇虫鼠蚁啃食掉,或是发芽不能食用,白白浪费岂不可惜?!”

  王温的脸色非常尴尬,他知道粮食吃掉不会如此可惜,但放到烂掉也没人愿意种下地才是最大的可惜,可他依旧不敢开口应承下来此事,只能哆嗦着嘴唇,坚持自己的对百姓的负责。

  这并不出乎叶安的意料,相反他早就猜想过以王温的性格,为了百姓他在所不惜,但用百姓一季,甚至是一年的产出来赌未来,他这个谦谦君子做不到。

  叶安苦笑道:“如此可否在阳城县试点推广一二,大王庄乃是王家的产业,终归是可以的吧?王学士在离开前特意知会过长生,王家庄储粮丰盈,田中可随意种植土豆和地瓜。”

  王温立刻点头道:“这自然可以,若是你能买下田地,想要种多少都没人拦着,毕竟是自己的地嘛!”

  叶安奇怪的看向王温道:“你不会是想要让我在阳城县购置田产才这般推诿的吧?”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怎生让你在阳城县买地还是害你不成?连王家都在阳城县有坐庄子,你家户籍本就是阳城县人氏,在这里连个庄子都没有像话吗?!”

  随着王温的话,叶安便愈发肯定了他的算盘,这君子也有耍手段的一天啊!让云中郡侯府作为一面大旗,依靠自己在大宋的名声树立榜样,当百姓看到王家庄也叶家庄的土豆和地瓜大丰收,如此打消农人的疑虑,自己就会争抢着种植土豆和地瓜了。

  不得不说王温的手段相当高明,和自己之前的备用方案重合了起来。

  大宋是不阻止土地兼并的,这也导致了只要叶安有钱,购置田产就根本不成问题,大片的田产会以相当稳定的价格出售,只要他开出的租子钱比朝廷的两税要底,那就会有大把的农人争相把土地卖给云中郡侯府,且名正言顺。

  但最终亏空的却是国家的税负,影响的也是国帑!

  于是叶安拒绝了王温的提议,并不打算从农人手中购买土地,这让王温有些失望,他的失望在于农人把土地卖给叶安后,在这位叶侯的庇佑下生活会变得更好。

  但叶安提出了买下大片荒地的办法,对于阳城县来说,荒地应有尽有,且价格便宜的令人发指,本就是肥力不好的土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平整,翻耕,施肥,保地才能种出产量并不高的庄稼,这样的土地谁愿意买下来?!

  除了之前因旱蝗大灾逃难到阳城县的难民愿意在荒地上下功夫外,没人愿意买下荒地的。

  不过谁也想到叶安却县衙买下了,不光买下了荒地,而且价格都要比原本荒地的价格高出了三成,且雇佣了大量的农人。

  已经是深秋,浩大的秋收早已结束,农人早已开始卖出多余的粮食后储备过冬的粮食,此时的他们并无事情可做,是最佳的劳动力。

  雇佣农人就是在给阳城县的农人创收啊!谁不愿去阳城县城北的叶家庄谁就是个“棒槌”!

  农人们一边开始从荒地里割地略微枯萎的杂草,一边翻耕土地,把地里的石块仔细的筛出去,侯府的管事会开出高价让当地有名的“老把式”来检查,若是翻耕的不好,价钱可就要打折扣了,若是翻耕的又快又好,不光能得钱更多,还有赏赐!

  每天翻耕最多的人家,甚至能得到近五十文的额外赏赐,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差事,阳城县四周闲散下来的农人们争相来到叶家庄收拾荒地赚取外快,谁不想过个丰年?

  最先在荒地上出现的是一座宅子,青砖黑瓦的房舍非常醒目,就在大片荒地的最中间,砖瓦房是按照园林式结构出现的,巨大的后院,广阔的前庭,高大的围墙,以及环绕在整个庄子外的宽阔水渠,连王温都觉得这条水渠宽的有些过分,甚至更像是护城河一般的存在。

  大王庄也有类似的水渠,只不过大王庄的水渠只有三步宽,而叶家庄的水渠却有五步之宽,但好在叶安不光把自己家门口的水渠挖掘的很宽,连带着上下游的河流水道全部都给他加宽了,所以外人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有了砖瓦房,粗壮圆木的房梁,深宅大院便以出具规模,叶安便带着秦慕慕和铁牛等人办了进去,王温来过两次,在他看来叶安的庄子还没有什么规模,只是土地已经平整好了,还需要养一个冬天,待明年开春之后才能种上粮食。

  但叶安已经开始大量召集没有田地的雇农前来耕种,并且还特意给他们修缮了房舍,这又是一笔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开销。

  砖瓦房一排连着一排,形成了一种宋人从未见过的建筑结构和规模,而在秦慕慕眼中,这就是集体宿舍的雏形。

  当然,叶安并没有简单的草草了事,而是又让人修建了巨大的食堂,这些雇农没有粮食,所有的粮食都是来自于叶家庄的粮库,而伙食全部由叶家庄的食堂统一负责。

  雇农的月钱在每月十五发放,无论春夏秋冬,发放的金额按照每日劳动的成果进行积分,这就是农场制。

  即便是连王温都不知道,一场即将席卷阳城县的巨大改革风暴正在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