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外科教父 > 952章 小学生的课题

  小吴继续写病历,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总是有写不完的病历,换不完的药,但是无论如何,小吴心里总是胸口堵得慌。

  陆陆续续,办公室的医生越来越多,大家忙里偷闲,开始聊起欧连峰的话题,边写病历边聊天,一点也不耽误正事。

  对于欧连峰的遭遇,医生和护士很是同情,有几个年轻医生提议捐款,花钱请律师请媒体帮助欧连峰争取赔偿,拿回属于自己的公义。

  像欧连峰这种情况在逻辑上是一个死结,根本解不开的死结,要不是三博医院愿意为他做开胸验肺,欧连峰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尘肺的诊断,没有尘肺的诊断,又何来争取赔偿。

  现在三博医院愿意为他开胸验肺,也就是术后可以给他依据切除的肺组织得出病理诊断,或许这是事情的转机。

  想到这里,小吴心里才舒服一点。

  大家正在热议的时候,突然张林进来,说了一句:“大家的病历写完没,明天医保抽查病历。”

  查病历?

  众人立刻停止议论,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打声更加响亮更加密集,大家开始疯狂地赶病历,生怕病历不合格被扣钱。

  “等下医保办的同事会过来,大家一起开个小会,学习讨论一下医保DRG/DIP付费方面的知识。”

  DRG/DIP付费政策执行这么久,大家在临床工作中还有很多工作做不到位,对政策的理解不深,诊断和分值不会选,导致在这上面吃亏,经常出现治好患者最后让医院还亏钱的现象,所以医保办的同事们很是着急,开始在各科室巡回讲课,给临床医生讲解有关DRG/DIP付费的知识,该得的钱千万不要因为不会选诊断患分值而白白丢

  杨平一个人去华侨楼查房,瑞典的卡伦现在住在华侨楼,他本来现在可以出院,但是他自己为了安全原因决定继续留在三博医院,毕竟做的手术是心脏手术,而是高难度高风险的大手术。

  华侨楼目前有三个病区,内科部、外科部和骨科部,骨科部的田主任现在也是春风得意,他外圆内方八面玲珑,在华侨楼混得风生水起。

  有样学样,田主任跟着两位华侨楼的两位大佬学习,那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利用华侨楼这个平台,田主任结交了大量的高能量人士。

  这位优秀的华西博士既没有荒废学术,又在社交圈子收获满满,成为一个既精通学术又精通人情世故的全才。

  以前田主任的哥哥在省城打工,现在跟着田主任已经成为一位开路虎的包工头。

  田主任家乡观念还比较重,不仅他哥哥跟着实现了先富,先富带后富,他哥哥又把村里的年轻人带出来,组织了工程队,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可以说,田主任以自己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老家村子的致富。

  在华侨楼这种地方,要的不是学术能力,而是人情世故的能力,田主任不仅没有耽误学术,而且能够用搞科研的精神来学习各种人情世故,也算是这方面的专家,实现成功地转型。

  卡伦先生现在恢复得很好,因为这次手术,他对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而且他的儿子也利用这段时间在中国很多地方进行考察,这更加改变了整个卡伦家族对中国的看法。

  他们以前获得的一些信息存在严重的偏见,真实的中国是如此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于是他决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加大与安宁的集团的合作,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场。

  看完卡伦,杨平对他的病情很是放心,后面的日子也不用天天来,派宋子墨或者徐志良来看看就行,趁着这个机会,杨平转来骨科部看看老上级田主任。

  当初刚来三博医院的时候,还得到田主任的诸多帮助,记得还和宋子墨跟着田主任去石坡医院“飞刀”进行技术支援,当时还救了那个混蛋汪戈,一想起汪戈,杨平就想骂人。

  想起汪戈,杨平又想起朱主任,不过现在朱主任的日子过得很好,作为安宁集团旗下保险公司的高管,年薪已经超过千万,长期带着老婆孩子旅居新加坡,虽然断了医生这条路,但是另外一条路也算走得金光四射。

  其实像朱主任这种人,干什么都能成功,有头脑,有知识,有目标,有毅力,又能努力,适应能力强,哪有不成功的。

  田主任的办公室很是豪华,配得上华侨楼的定位,中间摆放的茶具也都是极品,据说紫砂壶是江苏宜兴的极品货,而且每一件茶具,每一片茶叶都是极品,很多是市面上买不到的。

  “不仅我们骨科部,整个华侨楼都要感谢杨教授,要不是杨教授的支持,华侨楼哪有今天的这样热闹,你看,大家是排着队来这里看病,冲的就是外科研究所的金字招牌。”

  田主任一边倒茶,一边笑呵呵地说。

  华侨楼的高速发展,这倒是杨平没有想到的,杨平只是专注于医术的研究,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医术提高了,医院患者的增多,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吧。

  “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

  杨平谦虚地说。

  在华侨楼与田主任叙叙旧,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医学方面的话题,田主任还是没有变,还是那个玉树临风的学者,只不过他学会了长袖善舞而已。

  时间不早了,杨平与田主任告别,他拿出手机,微信有一个新加的好友,对方自称是南都医大的陆小路。

  南都医大的青年人才也有一个微信群,杨平和陆小路都在里面,陆小路大概是从这个群里加的杨平吧,杨平与陆小路有过深入地交流,此人一定是个不可多的人才。

  只是杨平很是奇怪,为什么在南都医大陆小路一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助手,实在不应该,饶校长那么爱才,怎么会埋没陆小路这种人才。

  杨平仔细想想,陆小路至今没有拿出得出的论文,因为所有重量级的论文全部都是第二作者,有些连第二作者都不是,也难怪饶校长没有发现他,可是从杨平的认知判断,陆小路不应该没有重量级的论文。

  难道是自己误判,他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

  理科这种东西夸夸其谈几乎不可能,因为涉及的东西全是真刀实枪的知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半点扯皮。

  不管如何,杨平还是加了这个好友。

  ---

  此时,南都医大。

  正在实验室忙碌的陆小路被关汝言叫到办公室,他们的关系亲如兄弟,一起留学,一起工作,多年来从来没有闹过任何矛盾。

  “小路,有件事又要麻烦你。”

  关汝言将一份资料递给陆小路,陆小路接过资料仔细浏览一遍,他以为又是什么新的课题。

  可是这份资料跟他们的科研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关于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大赛的报名参赛资料,陆小路很是疑惑,完全不明白关汝言为什么给自己一份这样的资料,是不是拿错了。

  ‘关大哥,你拿错了吧?”陆小路将资料递回去。

  关汝微笑着说:“没拿错,这是振明报名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资料,这个奖项很重要,所以还得麻烦你抽空帮忙立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然后用于参赛,目前干细胞比较流行,你看不能不立一个干细胞方面的科研课题?”

  关振明是关汝言的儿子,丁校长的外孙,目前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干细胞?小学生?这种事情越俎代庖不太好吧?孩子的事情,我们去参与,这样---”

  陆小路觉得有点荒唐,青少年拿干细胞科研课题去参赛,恐怕干细胞是什么东西他都不知道,这种明显的弄虚作假,还用在孩子身上怎么行呢。

  “这是丁老师的意思,小路,其实你不知道,这些什么科技大赛都是拼孩子背后的支持,很多都不是孩子弄出来的,都是家长代劳的,不是我们怎么会这样做,凡是想拿奖的都这样,你看这上一届的冠军的科技成果是关于肿瘤基因的研究,你说这不是家长弄的是谁弄得,没什么的,你照我的话做就是,拿出国际一流的研究水平,搞一个干细胞的课题保证可以拿冠军。”关汝言语重心长的开导陆小路。

  “我们也是想早点给振明铺路,没办法,现在内卷这么严重,我们必须从小学开始着手,替他积累一些资本,以后升学才有竞争力,不输在起跑线上。”

  关汝言补充道。

  听说是丁校长的意思,陆小路不好再说什么,丁校长对他有恩,恩重如山,其实这些年他为什么帮关汝言,都是在报恩而已。

  不过这件事,弄虚作假得实在太离谱,陆小路心里还是不情愿干这种事情,替关汝言做课题写论文这么多年,本来这就是违心的事情,为此事自己一直心里煎熬难受,但是想到为了报丁校长的恩情,心里也就忍了,现在要给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课题写论文,拿去争取全国的奖项,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这事他无论如何干不出来。

  “关大哥,你看最近我们的课题挺忙的,我实在抽不出空,你看能不能找其他人弄?”陆小路委婉地拒绝。

  关汝言摇摇头:“其他人我不放心,据我所知,好几个有夺奖希望的选手背后的团队实力很强,我们必须拿出国际一流水准,这样才有把握夺奖,实验室课题的事情,大的框架已经定好,一些细节的事情让他们去做,你这段时间专心做这个事情。”

  可是陆小路实在不想去干这种事情,这事已经突破他的底线。

  “可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在干细胞方面做出研究成果,恕我直言,干细胞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他都不懂,更不用说深奥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实验过程,这明显不合常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作假。”陆小路觉得这事简直就是笑话。

  可是关汝言非常坚决:“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你不要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能够拿奖比什么都好,这个奖项很重要,对以后的升学什么的至关重要。”

  可是,一个小学生的课题搞干细胞研究?

  荒唐!

  “关大哥,这件事先不急,最近我确实很忙,让我好好想一想,我有点不舒服,先出去一下。”

  陆小路低着头,拉开门出了关汝言的办公室,留下凌乱的关汝言,这小子怎么了,平时搞科研,再难的课题都不眨眼睛,今天这任务可以说不算重,他怎么有点推三阻四的。

  ---

  次日,欧连峰很快做完手术,术后的肺组织病理报告已经确诊:三期尘肺。

  于是主管医生小吴给欧连峰下了“三期尘肺”的诊断,杨平在科主任签名的位置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盖上三博医院医院外科研究所的印章。

  欧连峰拿到这份诊断,心里激动不已,这几年拖着病残的身体到处奔波,一次次被工厂赶出来,一次次被职业病防治所的医生拒绝,出入各大医院,不就是为了这份诊断。

  看着尘肺两个字,他此时的心情十分沉重,拿着诊断书的手都在颤抖,这不仅是一份诊断,更是一口气,一份家庭的希望,一份迟来的公义。

  接下来好几天,欧连峰都在激动中度过,因为手术是胸腔镜的微创手术,欧连峰的恢复也是很快,他几天后迫不及待地出院,夏院长安排一家媒体跟着他一起回家,希望这次可以凭借手里的诊断证明获得工厂的赔偿,可以争回一口气。

  接下来,欧连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需要做一次洗肺手术,然后还要等待肺移植,三博医院救济基金的调查人员也启动调查程序,调查欧连峰的真实情况,以确定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在欧连峰住院的时候,调查工作人员已经深入他的老家调查他的情况,的确,他符合救助条件,家里真的是家徒四壁,妻子也是身体不好,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因为尘肺,现在欧连峰完全无法外出务工。

  调查组的工作人员顺带也对欧连峰的事情进行调查,走访了大量欧连峰以前的工友,也去了工厂和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调查,整个时事件跟欧连峰自己的描叙完全吻合,欧连峰没有半点撒谎。

  职业病防治所的人对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完全避而不见,拒绝透露细节,甚至说自己不知情,而工厂方面说他们工厂没有欧连峰这个工人,直接说欧连峰根本没有在他们这里工作过。

  但是通过走访欧连峰的工友可以确认,欧连峰在工厂工作时间长达五年,只是工厂单方面消除了他所有记录,包括历年的体检记录。

  工作人员在孙院长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了欧连峰体检的医院,调出历年的体检报告,发现其实欧连峰之前的体检报告已经查出尘肺,只是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可是当时工厂口头告知欧连峰说没事,一直没有提供体检报告。

  后来欧连峰的尘肺越来越严重,自己觉得不对劲,自己跑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尘肺。

  调查人员将这件事汇报给夏院长,夏院长一只大手拍在办公桌上,茶杯都跳了几下:“岂有此理!”